珠海斗门:人大代表向“绿”履职在行动
漫步在虎跳门水道堤边小径上,清风徐来,白鹭齐飞,树影婆娑,一幅“水清岸绿白鹭飞”的美丽生态画卷徐徐展开。
享有“山水相伴,城景相融”得天独厚生态环境的珠海斗门,如何擦亮这张绿色名片,进一步厚植绿色基底?
7月以来,珠海市斗门区各级人大代表把目光投向绿美斗门生态建设的广阔空间。全国、省、市、区、镇(街道)的623名五级人大代表们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集中履职月活动,以山水为活动阵地,通过“3+3+3”履职新模式,以进驻联络站接待群众、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专题调研等形式积极履职建言,收集了基层群众意见建议118条,已推动初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7个,占比达82%,为建成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绿美广东“斗门样板”贡献人大力量。
“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加速打造,图为黄杨山。
“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
加快建设
“实施区镇村绿美提升行动”是今年珠海市斗门区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为推动群众所思所盼落到实处,珠海市斗门区人大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人大代表在行动”为主题,以人大工作质效赋能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珠海市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工委、对口联系人大代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挂点联系村(居),对绿美生态建设情况开展“回头看”专题监督活动。
与此同时,各镇人大、人大街道工委及早制定集中履职月活动工作指引,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原则,把推进绿美斗门生态建设主题融入全年联络站工作,紧盯生态建设短板弱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相约周二”代表接待日、代表敲门访事、电话问事等活动,收集群众关于古树名木保护、水环境治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建议。
通过探索建立代表专业小组,发挥代表专业特长,聚焦重点领域闻令而动、精心策划,人大代表提出了高标准规划建设“黄杨宋莲”乡村振兴示范带等15件代表建议,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
目前斗门区村(居)扩绿增绿成效显著,合计种植431个绿化点位,完成绿化面积248.291亩,长度133.201公里,展现推门见绿、绿树成荫、处处皆绿的美好图景。
微关注、微走访、微座谈
破解民生难题
从浅水绿塘到和美乡村、从葱绿森林到湿地公园,从实地调研到面对面座谈,到代表“金点子”频出……虽已立秋,代表履职步履不停。
珠海市斗门区人大常委会做实“集中履职月活动+”多元联动,创新监督方式,积极推行“三微”工作法,通过微关注、微走访、微座谈积极探索用人大力量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人工造林和低质低效林改造分别选用什么树种?”“要加强林下经济产业的统筹谋划,完善相关优惠政策,提高农民投身于林下经济的积极性,促进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近日,斗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沿着蜿蜒盘旋黄杨山的山路不断向前,实地调研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建设情况。
“小切口”微关注,提升监督的精准性。建立“小、快、灵”的“微调研”工作机制,实现调研方向小切口、调研工作快速开展、代表灵活调研。代表们围绕工业园区电动车停车位紧缺问题开展微调研,先后到新青工业园、富山工业园等产业园区,为5家小微企业电动车停车难提供解决路径。围绕水塘河道清淤疏浚工作,代表们深入120个水域认真开展水塘河道清淤工作情况督导,通过“摸底数、定方式、上图表”的方法推动问题水域整改落实到位,推动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村美”美丽村貌。
“小镜头”微走访,提升监督的实效性。通过组织人大代表到斗门镇濠冲路改造工程现场开展“微监督”活动,“当面问、现场促、回头看”,10多个群众反映的工程安全隐患、周边交通秩序和环境整治等解决得到解决,该道路于7月底顺利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