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五级人大代表以绿为底 向美而行
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向选民述职……据惠州市人大常委会近日统计,在今年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中,在惠的全国、省、市、县(区)、镇(街道)五级人大代表共开展各类活动407场次,在集中履职月期间共收集群众反映意见建议426件。
今年,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按照“集中一个月、履职贯全年”的原则,深入开展“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将推进绿美广东、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主题融入全年人大工作中。活动采用“1+N”方式,并于7月组织开展主题活动集中履职月,充分听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为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作出惠州人大贡献。
逐绿前行
各级代表聚焦绿美主题履职
在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沿田野边外围修建一条5公里的环村绿道供游客骑车或散步;在仲恺高新区惠环街道西坑村,沿河建起的约3公里的环西坑村绿道蜿蜒翠绿;在惠东县梁化镇小禾洞村,培育创建了集亲子、旅居、露营、农耕体验于一体的小禾洞见生态园……
“1+N”的“1”是指聚焦绿美广东、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主题。集中履职月期间,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主题要求,集中组织362名在惠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分为20个小组开展调研。
代表们分别前往各地调研绿美生态建设重点区域,并与市、县(区)政府、乡镇(街道)及林业部门负责人座谈了解情况,对爱绿享绿、增绿护绿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惠州市人大代表张琰建议,乡村建设要避免同质化,鼓励每个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进行差异化发展,实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效果。惠州市人大代表陈瑞励建议,要利用好本身具备的优越生态资源发展绿美经济,如加强“口袋公园”的宣传与维护,提升知名度和使用率。
“希望通过活动,代表们能找准推进绿美广东、绿美惠州生态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高质量的意见建议。”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市把推动解决问题作为开展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主题活动中代表提出的建议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将进行督办和跟踪落实,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以绿增色
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为做实“N”,惠州市各级人大代表将助推绿美惠州生态建设、“百千万工程”结合起来开展活动,部分代表还围绕高质量发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建议办理等开展活动。
活动中,代表们调研了相关县(区)“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情况,对农房风貌管控、美丽圩镇建设、农村产业发展、农民创收增收等工作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实施制造业当家、深度融深融湾、民生实事项目落实等全市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各级人大代表集中调研惠城区河南岸街道高新产业、惠东县沉香产业发展情况等,调研惠阳区深惠协同发展区产业建设情况和融深融湾交通设施对接情况,专题调研教育基础设施扩容提质工作、道路交通“堵点”“黑点”整治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实事落实情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主题活动期间,市、县(区)、乡镇人大聚焦惠州市2024年十项民生实事项目,组织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收集民意、汇聚民智,共同推动十项民生实事项目落实。同时,惠州市、县(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分组专门督办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项目进展情况,推动项目尽快落地落实。
不止于绿
线上线下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76条
在惠城区三栋镇鹿颈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驻站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协调解决鹿颈村长者饭堂、路灯建设等问题。集中履职月期间,2178位各级人大代表进驻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依托线上线下代表联络站接待群众合计2170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76条。
“(活动)进一步拉近了选民和代表之间的距离,增强了代表的履职责任,激发了代表的履职活力。”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各级人大以“1+N”形式灵活践行代表履职,拓展活动形式和内容。
如依托新建立的桥西街道酒店餐饮行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河南岸商圈人大代表联络站、汝湖“三农”工作人大代表联络站,来自惠城区的各行业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围绕行业发展提出专业意见建议;惠阳区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代表述职评议,代表们掷地有声的承诺,让现场的选民代表更直接地了解人大代表的履职内容、履职形式和履职成效;部分代表活动小组对博罗县贯彻实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中医药“一法一条例”等情况开展检查……
“主题活动结束后,市、县(区)、乡镇人大及时总结、梳理、归类代表意见建议。”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对属于市机关、组织解决的意见建议,及时由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转交处理;属当地机关、组织解决的,由县(区)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或乡镇人大主席团转交处理。对事关改革发展稳定以及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等问题,通过分析整理形成代表建议,按照代表建议办理的有关规定,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或乡镇人大提出,交有关机关、组织办理,推动有关问题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