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议统筹推进全国品牌认证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答复:将多措并举推进优质品牌培育创建
加强推进中国品牌认证、各地品牌认证事项,能较好地让企业通过获得品牌认证,提升品牌建设的能力,更有效地在市场上创造利润。在2024年全国人大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李积回提出统筹推进全国品牌认证工作,增强群众消费信心的建议,通过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加强品牌意识宣传、监督管理,建立投诉举报机制,通过国际合作等形式,推进中国品牌认证管理工作。
日前,记者从广东省人大常委会获悉,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答复该建议时表示,将多措并举推进优质品牌培育创建,特别是积极发挥质量认证“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作用,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企业品牌形象,促进品牌价值培育和转化,支撑中国品牌发展壮大。
对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
“双随机、一公开”检查
李积回建议,相关部门可建立完善的认证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及建立投诉举报机制。由政府部门统筹,联合有资质的认证机构、行业龙头、行业协会、有关专家组织建设完善的品牌认证标准、流程和规则,确保品牌认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并对认证过程、认证结果、认证监督检查开展不定期抽查工作,确保其持续符合认证标准。同时,设立专门的投诉举报渠道,鼓励消费者对不合格的品牌和产品进行举报。对于举报属实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及时处理并公示处理结果。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答复中表示,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多项政策支持,如:《关于新时代推进品牌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华老字号示范创建管理办法》等,推动行业及产品质量提升,促品牌创建。截至202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18个建立了区域品牌培育机制,并引入质量认证作为判定企业和产品(服务)是否符合区域品牌要求的技术手段。各地新建立19项区域品牌相关认证制度,共发布认证标准约计3700项、认证实施规则约2700项,获证企业4000余家,颁发有效认证证书超过6000张。
在认证行业监督管理方面,市场监管总局持续开展对第三方认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先后向社会曝光9家非法机构,查处407家次问题机构。对 CCC产品、有机产品、绿色产品等获证产品开展认证有效性抽查,对于不符合标准及认证要求的产品和品牌,及时取消其认证资格并予以公示,督促认证机构撤销不合格产品认证证书1931张,有力维护了获得认证的品牌形象,对不合格认证产品及企业的投诉举报,相关部门能及时处理并公示处理结果。
下一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将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鼓励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加快质量技术创新应用,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支持企业建立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全生命周期管理运营能力;指导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完善区域品牌培育的政策措施,健全区域品牌认证评价规则,强化监督管理,加强风险防控;鼓励认证机构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并持续加大认证行业监管和整治力度,规范认证市场秩序,促进各方在品牌培育和评价等方面采信第三方认证结果。
积极推动中国品牌
“一次认证,国际通行”
除品牌认证,李积回建议还应加强品牌意识宣传及国际合作,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向价值高端发展,通过政府组织资源主导认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与国际认证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推动品牌认证全球化的发展。
对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目前我国利用中国品牌日、全国“质量月”、世界认可日等重要活动平台,加强质量品牌交流互鉴,鼓励企业树立品牌意识;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外政府部门和认证机构开展广泛合作,积极推动“一次认证,国际通行”,已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全部四大合格评定互认体系,76家国内机构成为IEC体系成员,累计签发IEC国际证书6万余张,惠及数千亿美元贸易货值;我国GAP认证、HACCP认证也获得“全球良好农业规范组织”和“全球食品安全倡议”组织互认;建立中欧、中德、中俄、中韩等认证领域固定双边合作机制,达成电子电器、有机产品、白菜泡菜等多个互认成果,促进双边贸易便利开展,拓展中国品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在不断优化品牌发展环境方面,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将提升认证国际合作广度和深度,培育互认合作成果,助力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利用好中国品牌日、全国“质量月”、世界认可日等活动载体,加强优质品牌宣传推广,提升中国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