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东代表团 > 代表风采

陈慧

时间:2025-03-07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心脏骤停已成为威胁公众生命安全的重大隐患。而在医院外发生心脏骤停,而黄金抢救时间仅4分钟。在此危急时刻,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就成为“救命神器”。

  全国人大代表、肇庆市德庆县东璞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陈慧是一名“90后”新农人。她发现,当前我国AED配置仍存在城乡分布不均、公众认知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今年“两会”,她特别关注加强全国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备方面的问题。

  “加强AED配备是落实‘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重要举措,更是缩小城乡急救资源差距、保障航运业、高原行业等危险系数高的行业工作者生命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标国家“健康中国2030”战略和乡村振兴目标,陈慧建议,以政策为引领、以技术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构建覆盖全域“黄金4分钟”急救网络,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在规划配置上,陈慧提出,强化政策引领,推动AED纳入国家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依据国家卫健委《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将AED配置纳入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优先覆盖农村地区乡镇卫生院、村委会、学校、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结合农村人口密度低、急救资源匮乏的特点,探索“一镇一机、一村多点”的灵活配置模式。

  在资金投入上,陈慧建议,在中央财政公共卫生专项中增设AED配置预算,重点向中西部农村地区倾斜;同时鼓励企业、公益组织通过“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定向捐赠AED设备。“这一方面,广州市创新实施‘AED进公交’模式,推动设备“搭乘”公交线路下沉至农村客运站、村卫生室等,很有启发性。”她说。

  在设备养护和监管上,陈慧认为应推广“政府主导+企业运维”模式,引入第三方机构负责设备维护,降低农村地区长期运维成本;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实现AED设备状态远程监控(如电量、耗材有效期),并绘制AED地图,通过APP或小程序向公众实时推送设备位置。同时,设备上统一采用国家标准标识(橙黄色背景、红色心形图案),周边设置多语种操作指南,并利用农村墙体广告、宣传栏普及AED知识。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