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宣传平台 > 人大代表节目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 合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时间:2025-07-23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分享到:

  7月11日,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在广州召开,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深刻认识广东发展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具备的雄厚基础,充分发挥广东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双重优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打造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1.jpg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助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人大工作的重中之重。4月至6月,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领域、重点工作,省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分七个专题调研小组,深入一线摸清实情,找准发展中的短板弱项。

2.png

  5月14日至15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楚平到深圳市,就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论述,聚焦助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开展调研。黄楚平表示,深圳在推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科技创新成效突出、优势明显,并强调,省人大常委会要紧扣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领域集中发力,加快填补相关领域立法空白,为广东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高地贡献人大力量。

3.jpg

  5月22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宁生带队到广州市,聚焦助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加快发展开展调研。调研组先后来到佳都科技、杰创智能科技等企业,察看交通行业垂类大模型产品展示,听取相关技术研发介绍,勉励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自主创新水平和应用规模。

  专题调研组历时3个多月、深入调研30余家企业,先后征求了21个地级以上市、30多个单位、23个省基层立法联系点、50余名专家学者意见,形成了干货满满的调研报告。

5.jpg

  在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议(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专场)上,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王波介绍了全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调研情况。

6.jpg

  王波

  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

  我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早、优势明显,势头强劲。主要表现在产业规模全国领先,稳居全国第一方阵;产业链竞争力突出,基本形成“芯片—算法—终端—应用”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应用赋能成效明显,区域优势潜力巨大。

7.jpg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2200亿元,同比增长约25%,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机器人相关产品出口457.4亿元,增长19.6%;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992亿元;工业机器人产量达24.68万台,同比增长31.2%,占全国总产量的44%,连续五年全国第一。

  在调研中,专题调研组也收集到了各方对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最关注的难题,其中包括关键技术基础支撑有待加强、场景应用充分赋能有待挖掘、法治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六大问题。在会上,10位专家学者、人大代表、企业代表、研究机构代表聚焦这些卡点堵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9.jpg

  唐洪武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

  建议打造高能创新平台,实现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一是争取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二是加快建设国际领先水平的大数据处理平台,满足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需求。

10.jpg

  李学军

  广州数据集团副总经理、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主任

  我们建议,争取将人工智能示范项目纳入有关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推动在算力调度、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突破限制;采用区块链技术确保数据流通安全,定期开展AI伦理评估,为广东人工智能产业提供安全合规的发展土壤。

11.jpg

  曲晓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为了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生态建设,我们将重点打造具身智能训练场、昇腾适配中心、开源鸿蒙适配中心、开源社区、智能体创新中心等五大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平台,完善我省人工智能硬件、软件、终端、应用等生态支撑体系。

  我省应用场景丰富,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机器人+”行动,带动“千行百业”实现指数级增长。但也存在人工智能政务场景碎片化、同质化,机器人高端应用不足的问题。

13.jpg

  吴丰礼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拓斯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把技术工程化、工程产品化,但产品最终还是要通过应用来落地。场景其实是真正能够落地,能够商业化,能够形成闭环的一个最重要的方式。其实广东省有丰富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但是目前真正能够落地的还是很少,建议重点支持典型应用场景的推广。

14.jpg

  田雪松

  广州云蝶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总裁

  中小企业死亡,尤其科创型企业多数是死于场景。技术也做好了,产品也做好了,大家都希望你的产品可以用得很好,我再用!那谁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想本土的科技创新企业最需要的就是,从政策上、市场上给予我们第一次吃螃蟹(推广应用)的机会。

  曲晓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我们率先提出了“管行业就要管人工智能应用”的要求,推动建立了跨部门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应用场景拓展协调机制。目前,我省工信厅发布两批共52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及一批48个“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案例。接下来,我们将依托我省应用场景广阔的优势,继续发布更多的业务场景,做好这个场景落地的协调服务工作。

16.jpg

  目前,我省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已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但机器人关键部件和技术自主创新还不够,市场规模化还有待协力推进。

17.jpg

  苗伟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高级副总裁

  在机器人方面,建议省里牵头组织“精密零部件攻关联盟”,咱们广东汽车厂、电子厂多,非常需要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机器人训练场,机器人能在模拟真实车间环境中去学习、测试、改进,这样才能大大加快高端机器人研发上市。

18.jpg

  孙志强

  省人大代表、广州瑞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突破机器人中高端领域应用“最后一公里”,通过组织建立机器人应用示范线,充分发挥我国体制优势和市场优势,推动机器人在中高端重点领域“需求侧”部署。同时,相关部门为联合攻关团队和应用验证工程提供资金、人才、税收等优惠保障政策,推动应用示范项目顺利实施。

  曲晓杰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

  我们将聚焦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基础、重点产品、公共支撑、典型应用4个重点环节攻坚需求,充分发挥我省产业根基深厚、产业链完整、应用场景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等优势,组织实施一批优质的重点攻坚项目,打造全球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需要法治保障护航,但目前这方面的法治保障体系还不完善,对此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省市协同推进的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立法计划,构建“1+N+X”法治保障体系。

  王波

  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员

  推动制定一部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并将机器人产业纳入该条例进行综合考量,构建包含N项专项法规的矩阵;鼓励各地立足自身产业特色与实际需求开展立法探索,指导和支持地市结合区域产业开展X项特色立法;监督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领域相关制度政策落地和完善。

22.jpg

  接下来,省人大常委会将强化立法供给,坚持急用先行,加快出台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数据条例;坚持小步快走,强化应用场景“小切口”“小快灵”立法,加强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立法调研。将强化各方协同,发挥好企业“主力军”作用、专家学者“智囊团”作用、人大代表“连心桥”作用,共同奋力打造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地。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