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立法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
今年3月25日,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从5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8章49条,紧密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将国家和省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我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全方位为广东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法治保障。
《条例》坚持整体保护,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为推进城市化建设与保护历史文化脉络相得益彰奠定了坚实基础。
吴章敏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规处处长:
《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应当整体保护,保持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不得改变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其保护利用应当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孙永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
这个整体保护的要求,它要保护的对象不仅仅只是建筑,还有山水的格局,整个自然历史的水系,传统的街巷,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古树、一些泊岸等。
近年来,斗门镇致力深挖活化以南门村为代表的南宋赵氏文化、以斗门旧街为代表的南洋商贸文化,着力打造粤港澳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
李超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镇委委员:
我们(斗门镇)旧街全长500米,是核心区。里边有各式各样的民宿、餐饮,有着斗门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现在周末的客人非常多。
益和楼是珠海市斗门镇一家以“虾堆”为主打的老牌茶楼,老板娘邝定贤一家从祖辈手中传承“虾堆”技艺,开店至今已有40多年。2018年,他们的“虾堆”被列入斗门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推进历史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是实现历史文化传承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条例》明确了在保护历史文化的基础上推进其合理利用,让历史文化资源“活”起来,支持在历史建筑开设博物馆、方志馆、传统工艺作坊以及开展文化旅游、研学考察等活动。当邝定贤得知,今后有机会在历史建筑中展示虾堆技艺,她兴奋不已。
邝定贤 珠海市斗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虾堆传承人:
期待,这样真是太好了,给了我们展示美食的好机会,我们会继续传承下去,努力把虾堆做得更好。
李超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镇委委员:
现在《条例》出台了之后,我们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方向,未来如何去修缮,如何去盘活?我觉得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方向,因为未来我们要做博物馆,要做其他的工艺坊,在保护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微改造,以适合现代生产的一个需求。
清晰的职责分工和规范的申报审批程序是确保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工作有序开展的关键。《条例》聚焦细化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落实新时期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新要求,紧密结合实际,明确保护措施和监督管理要求。
吕永强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处二级调研员:
这个《条例》首先理清了广东省各个部门的职责。广东省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主要由省住建厅会同文物部门具体地指导监督和管理,其他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工作。第二个就是保护措施。我们明确了保护责任人制度,也有一些评估制度,包括日常巡查的制度,要把点上的事情、面上的事情、线上的事情都做好。
广东省是全国第一大侨乡,省内有大量造型独特、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这些历史建筑大多是属于个人物业。而在这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历史建筑存在所有权人下落不明、无法与所有权人取得联系或者所有权不明确等问题,以致当地政府无法及时地对历史建筑进行维护修缮,这成为了基层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工作中的一大“拦路虎”。《条例》第二十九条有针对性地破解了这个难题。
吴章敏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社会法规处处长:
这些历史建筑都比较老了,有很多需要维护修缮的。为解决我省部分历史建筑因所有权不明确等原因无法进行维护修缮的现实问题,第二十九条规定,所有权人下落不明、无法与所有权人取得联系或者所有权不明确的,保护责任人可以按照规定代为办理维护和修缮的审批手续。
这次《条例》从预保护、保护责任人、资源调查、保护评估到巡查检查等方面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框架,避免出现保护和管理的断层和真空。《条例》的一大亮点就是制定了预保护制度。
吕永强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处二级调研员:
以前发现了一个历史建筑(线索),感觉到价值比较高,就准备将它纳入(保护),但是还没有公布,历史建筑(线索)就被破坏了。《条例》提出了预保护制度,发现了历史建筑(线索)之后,就确定它是一个预保护对象。如果预保护期过了,还没有公布(受保护历史建筑),就按照以前普通的建筑去处理。
《条例》强化了活化利用和技术创新,要求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潜力,明确可以在历史建筑通过添加、更新和完善相关设备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要,将文化遗产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资源“引擎”。
廖佩玲 珠海市斗门区斗门镇江南中草药香囊店长:
有这个《条例》就更好了,因为那些古建筑物有制冷设备的话,客人过来坐得舒服,会待得时间长一点,那自然收入就多。
孙永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
去推进以使用促保护这样的一个保护理念,这样的话我们就需要它有现代化的设施设备,然后对应的一些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让现代人在历史空间中生活,能够享受现代化的设施,然后他又能从事与历史街巷相关的一些经营的活动,在使用中保护,在保护中使用。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通过将广东的“实践经验”固化为法规内容,构建了系统性的保护传承制度,进一步提升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水平;同时充分地把广东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资源“活”起来,促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与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有力地推进全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广东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