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人大视窗专版20250410
全省2025年立法工作会议召开,安排审议法规项目19项
以高质量立法供给 助推广东现代化建设
4月9日,全省2025年立法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透露,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共安排审议法规项目19项,其中继续审议6项、初次审议13项,另外还安排预备审议项目21项。
记者梳理发现,省人大常委会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以推动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省域样板为牵引,2025年度立法计划围绕广东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所需,将着重强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等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立法供给。其中明确,要积极实施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深入推进“小切口”立法。
制定粤港澳大湾区
轨道交通发展等条例
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为更好推动“一国两制三法域”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2024—2027年),明确每年推出2部左右大湾区法规,当年便制定出台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和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均为内地首次就相关问题开展立法。
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继续积极实施好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深入推进大湾区“小切口”立法,充分吸纳港澳的政策经验,在统一技术性标准、建立资讯通报和共用机制、做好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造等规范衔接上下功夫,加快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条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海上搜寻救助合作条例、促进粤港澳气象合作发展条例等法规的制定。
在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安排的21项预备项目中,也包括制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合作发展条例、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商事调解条例等法规。
开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立法研究
开创广东发展新局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优势所在、使命所在。
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制定多部法规,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竞争公平性、商业便利性和市场活跃度,以更好引导、推动、规范、保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例如,针对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条例;聚焦加快打造“海上新广东”,制定出台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规;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制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等法规。
当前,广东正加力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一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的行业领军企业相继涌现。为加强数据资源管理,促进数据依法有序流通和应用,助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加快研究制定数据条例等法规,及时开展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立法研究。
内需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着眼全方位扩大内需,省人大常委会计划制定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快递条例、促进会展业高质量发展条例等法规,以加快消费提质升级,全面促进消费。
加快制定县域经济振兴条例
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如何以法治力量护航“百千万工程”向纵深推进?
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县域振兴是关键。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将加快制定县域经济振兴条例,助力县域这个战略支点全面强起来。此外,还将尽快完善新颁布的粮食安全保障法地方性配套法规,抓紧开展我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第四次修订,并密切跟进生态环境法典编纂工作进程,全面梳理我省生态环保领域法规制度,为衔接上位法打好基础。
一体推进兴业强县富民,离不开历史文化资源的赋能和高品质生态环境的支撑。今年3月底,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河湖长制条例,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岭南历史文化遗产,建设江河安澜、碧水长清的幸福河湖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聚焦促进区域协同发展,今年省人大常委会还将跟进推动茅洲河流域、练江流域、桑浦山保护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等市域协同立法,支持梅州、肇庆、湛江、潮州等市在暴雨灾害防御、跨流域水环境保护、红色资源保护利用等方面,与相邻省份有关市探索跨省域协同立法,推动形成一批符合广东实际、服务广东需要、体现广东特色的区域协同立法成果。
■链接
广东人大去年制定修改法规、决定18件
2024年,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围绕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和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全局,强化法规供给,共制定修改法规、决定18件,审查批准设区的市法规、决定66件,备案经济特区法规34件,立法呈现聚焦中心、注重质效、敢于创新的鲜明特点。
围绕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全国首个落实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专项立法计划——粤港澳大湾区专项立法计划(2024—2027年),明确每年推出2部左右大湾区法规,涉大湾区立法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向“小切口”“精细化”转进。去年,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是内地首部全方位、多层次、专业化打造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体系的法规;制定了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构建起急需港澳药械申请、采购、进口、配送、使用全流程监管机制,将“人等药”变为“药等人”。
推进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广东的战略之举、长远之策。去年,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科技创新条例,率先规定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职务科技成果全流程单列管理、经费使用“负面清单+包干制”等40多项制度措施。此外,省人大常委会还制定了全国首部技能人才发展条例,系统规范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为更多能工巧匠和大国工匠竞相涌现、创新创业提供法治支撑。
2024年是广东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年。去年,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制定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对整合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开发经营异地项目、固化“补改投”经验做法等作出全面规范;制定促进产业有序转移条例,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转移协作模式。
一直以来,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广东绿美生态,去年制定林长制条例,着力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督严格、保护有力的工作机制;修订民用核设施核事故预防和应急管理条例,规范安全监管,强化应急管理,预防核事故发生,减轻核事故危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省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保障人民权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人大履职的题中应有之义,去年修改了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制定或修改了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法律援助、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管理等条例,着力提升公民权益保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筑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法治堤坝。
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暨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动员会召开
举全省人大之力 发挥监督助推作用
4月9日,省人大监督工作会议暨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动员会在广州召开。这是近十年来省人大首次召开监督工作会议,也是贯彻落实去年11月新修改监督法的重要会议。
监督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检查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共安排监督项目33项,包括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12项,计划和预算监督7项,执法检查5项,专题询问1项,专题调研8项,紧紧围绕中心、贴近民生、突出重点。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会议就各级人大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动员,并印发工作方案。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要把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人大的大事要事,举全省人大之力,以法治助推我省加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开展大湾区内地九市
岸线保护利用管理执法检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原则和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就是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都要受到制约和监督。
2025年省人大常委会列出33项监督项目,紧紧围绕中心、贴近民生、突出重点,切实做到发展所需、改革所向、监督所至。
为助推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省人大常委会将重点调研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群规划建设治理、科技创新引领、基础设施高效互联、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等情况;将重点检查大湾区内地九市及汕头、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7个沿海市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方面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包括岸线规划建设管理、美丽岸线建设,河口海湾、滨海湿地、红树林等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落实,打造大湾区和沿海经济带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情况等。
聚焦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省人大常委会将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扎实做好计划、预算、审计等法定监督工作,听取审议外事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政府债务管理情况的报告,听取审议2024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类企业)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审议2024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审议2024年度国有资产审计情况的专项报告,开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和“十五五”规划纲要编制情况专题调研。
“百千万工程”依旧是今年监督工作的重点。根据计划,省人大常委会将检查渔港和渔业船舶管理条例、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实施情况。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重点关注引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平台载体、完善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提升市场营销体系联动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融合发展应用、拓展农业农村多种功能丰富融合业态、加强各类要素保障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情况、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同时,围绕助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对典型镇、村开展蹲点式调研,探索总结农村改革发展新思路、新方法。
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打出监督“组合拳”
会上,《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印发,明确以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切实发挥好人大监督助推作用。
根据工作计划,今年省人大常委会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打出“1+1+N”监督“组合拳”。
第一个“1”指作出一个决定。按照工作安排,将于5月底就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决定,健全立法供给机制、完善监督支持机制、用好民意汇集机制、建立上下级人大联动机制,强化产业政策宣传力度等。
第二个“1”指开展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专题询问。聚焦我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等,认真梳理堵点难点问题,寓支持于监督之中,寓监督于促发展之中,做到监督动真格,支持有力度,形成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合力。
“N”指开展多项监督工作。除了专题询问外,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一揽子安排了8个监督项目,包括专题调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听取审议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等情况报告,检查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情况,开展发挥侨智侨力和我省企业出海面临的法律风险专题调研等。
同时,还要围绕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全局性、牵引性工作,紧扣省委、省政府当前关切的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行业,找准找实人大助力的着力点和切入点,通过全方位多领域监督助力,推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确保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一重点任务落地落实,省人大建立常委会领导同志领衔推进重点任务工作机制,分专题开展调研推动工作,包括区域产业布局优化、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未来产业培育壮大、传统产业“三化”融合、产业开放合作、人才引育、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内容,通过一线调研、摸清“底数”,努力提出一批有针对性、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全省四级人大、五级人大代表将联动协同发力,努力构建协同联动的立体化监督网络,形成强大合力。
跟进监督省十件民生实事
实施情况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2025年,省人大常委会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完善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的路径和方法,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努力增进民生福祉。
广东去年创新民生实事遴选工作机制,由省人大常委会测评候选项目,首创“听取审议报告+测评”模式,率先构建民生实事评议机制。通过发挥人大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有助于选准、做实人民群众最急需最紧迫的民生实事,提高财政支出透明度和民生投入效率,提高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为超2.5万名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免费提供健康管理等服务;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开发储备超5000个公益岗位……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办得怎么样,人大正在持续跟进监督。
按照牵头单位对口原则,把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监督逐一分解到省人大相关委员会,综合运用视察、调研、督办等多种监督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咨询专家,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过程对口监督。11月还将听取和审议2025年省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情况和2026年民生实事候选项目安排的报告,并开展测评,形成评议工作闭环,力求实现议题来自群众、充分听取民意、重点突出民生、决策体现民主、实事惠及民众。
根据计划,今年还将围绕“一老一小”做足工作。围绕青少年体育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调研,重点调研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综合体育活动等法定要求落实情况。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托育服务发展情况,老年助餐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等报告。
省人大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工作方案划出26项重点
4月9日,《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充分发挥人大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作用的工作方案》印发。
一、强化立法供给
1.制定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条例
2.制定低空经济发展条例
3.制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条例
4.制定快递条例
5.制定县域经济振兴条例
6.制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条例
7.加强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立法研究
二、强化监督推动
8.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专题询问
9.强化计划规划、预算监督、国有资产管理和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加大对重点政策、重大项目和重要改革事项等的监督力度
10.围绕《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11.上下联动检查《广东省科技创新条例》实施情况
12.检查《广东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条例》实施情况
13.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作情况的报告
14.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我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情况报告
15.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情况的报告
16.听取和审议省法院、省检察院关于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17.深化人大对外交往与外经工作紧密结合,围绕我省企业出海面临的法律风险开展专题调研
18.开展发挥侨智侨力专题调研,健全在粤投资兴业华侨华人座谈会机制
19.听取和审议省政府关于老年助餐服务和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强化决定支撑
20.作出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
四、强化代表作用发挥
21.向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
22.服务保障在粤全国人大代表积极提出建议
23.精心组织代表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专题调研、集中视察、代表小组活动等
24.在“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中,组织代表深入企业实地走访
25.发挥好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的带头作用
26.扎实做好代表建议督办工作,重点办理好关于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综合利用管理、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促进新型城镇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代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