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杂志 | 珠海:以创新实践 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
建立工作评议及满意度测评机制、全覆盖开展代表向选民和选举单位报告履职情况、首创“人大代表直播间”、探索发挥往届人大代表作用……近日,珠海市委出台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实施意见,把实践中探索创新的经验做法以制度形式固化下来。这也是近年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要职责使命,系统化制度化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珠海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
立法为民:基层声音直通国家立法机关
今年1月,一场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的意见征询会在香洲区湾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举行,社区居民与人大代表齐聚一堂、畅所欲言。该联络站同时也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香洲办公室的基层联络点。一位参会居民感慨:“过去总觉得国家立法离自己很远,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参与立法,感觉法律就在身边。”
2024年3月,香洲区人大常委会被正式确定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南沙基层立法联系点香洲办公室(简称“香洲办”)。“香洲办”通过组建立法联系单位、立法专家顾问和联络员队伍,构建“线上+线下”全覆盖机制,将来自大湾区和珠海基层的意见原汁原味报送国家立法机关。
基层声音真正走进了法律条文。2024年9月1日起施行的《广东省促进港澳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条例》就采纳了“香洲办”提出的建议,明确港澳青年在大湾区内地九市就业创业期间,可按规定购买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和申请保障性租赁住房。立法信息员、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广东办事处副主任陈伟良表示:“基层立法联系点有效推动珠澳两地规则‘软联通’,助力澳门居民在珠海安居乐业。”
珠海在立法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倾听人民声音、体现人民意愿,将群众诉求深度融入立法实践。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不断完善社会参与立法机制,依托10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及线上平台作为民意收集中枢,使立法成为凝聚共识、表达民意的法治过程。同时推行“一收集、二调研、三反馈”的三步工作法,推动各基层联系点全面参与立法,畅通立法民意直通车。
珠海还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围绕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需求,灵活运用经济特区立法权,立足实际持续推进三地规则机制“软联通”。2023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澳门医疗人员、药学技术人员、旅游从业人员、建筑师在合作区便捷执业规定以及涉合作区的反走私、低空交通建设管理等7部法规,广泛听取港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居民意见,为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珠海建立立法咨询专家制度,通过立法调研、座谈、听证会、论证会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科学吸收、充分反映民意。每部新法规出台后,均召开新闻发布会及实施座谈会,推动法规广泛宣传与有效实施。
监督问效:民生实事由民做主
“社区终于有了自己的市民服务中心,老年人在这里可以老有所乐啦!”“暖心的市民中心真是大家的好去处,谢谢人大代表的付出。”在香洲区香湾街道神前市民服务中心的“民心民愿”留言板上,居民群众纷纷留下赞美之言。
近年来,随着新楼盘的不断开发建设,神前社区居民入住后暴露出生活配套设施缺乏的弊端,居民多次到香湾街道代表联络站反映。代表在深入调研后,提出了建设神前市民服务中心以完善辖区公共服务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在市民中心的建设过程中,联络站多次组织代表到社区调研,通过召开“议事协商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全面了解群众的所思所盼。“建什么?怎么建?老百姓说了算。”为此,市民中心功能分布图几经论证、数易其稿,项目建设期间人大代表与居民全程监督参与,实现从“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良性转变,探索形成“居民提出、代表参与、政府实施”的工作闭环。
专题询问作为人大监督的法定形式,是监督权运行的重要载体和外在体现。用好用活专题询问,对于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走深走实、提升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进一步加强对国有空闲地和集体用地的排查和监管”,“珠海在涉固体废物运输车辆的监督管理上有什么措施”……去年6月,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整治非法倾倒固体废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步听取审议“一府两院”三个专项工作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
会前,市人大常委会围绕询问主题,组织代表深入调研、制作专题片、邀请专家辅导,直面问题不回避,切实提高询问质量。现场,一份份翔实准确的报告清单、一个个辣味十足的犀利提问、一句句坦诚务实的整改承诺让专题询问直面问题。会后做好“后半篇文章”,注重专题询问结果运用,出台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打好“监督+立法”组合拳,为推进绿美珠海生态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锚定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市域样板的目标,珠海创新监督方式,让监督工作真正“长出牙齿”、更具实效,以有力监督推动治理效能提升,持续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选聘财经、城建环资领域咨询专家,为人大监督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保障;制定对市人民政府组成部门工作评议及满意度测评暂行办法,建立“一届全覆盖、分年度实施的工作评议和满意度测评”工作机制,促进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更好履职尽责。
代表履职:畅通民意“最后一公里”
“以往天气再热,如果不是实在夜里睡不着,都不舍得开空调……”今年夏天,担杆镇家家户户不再为电费“斤斤计较”,纷纷开启空调享受凉意。自去年6月30日起,外伶仃岛和担杆岛居民电价从每度3.28元下调至0.609元,降幅超过八成,其他电价标准和市区相同。
面对海岛电价高昂这一民生难题,各级人大代表持续关注、积极建言。自2018年起,珠海市五级人大代表坚持通过提出建议、调研等方式,推动解决海岛用电问题。2023年6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在外伶仃岛调研期间了解到相关情况,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并指示相关部门跟进办理。随后,省人大常委会原选联工委会同多个省级部门赴珠海实地督办,让外伶仃、担杆两岛首次实现与市区同网同价,用电贵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这场跨越五级人大代表的“接力”,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珠海的生动实践。本届以来代表对建议办理结果满意率达100%,有效推动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珠海规范建立150个代表联络站,建立产业、行业、园区、区域、边界等特色型联络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推动形成“一区一品铸品牌,一站一特色惠民生”。
近年来,珠海把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编进代表联络站参加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推动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目前“每周一接待一走访”联系人民群众活动已纳入代表履职日常,真正实现常态化制度化。
珠海首创“人大代表直播间”,形象化、可视化、互动化开展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让代表在同一时空接触更多群众,让群众更直观了解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全过程。
在珠海,基层代表联络站成为积极拓展对外交流的窗口,成为向外宾、港澳台青年和国际学生生动展示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线现场。
去年,在葡萄牙议员访华研修班一行参观香湾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期间,来宾们不仅深入了解了“香湾人大”智慧平台各功能板块的运作机制,还专程前往神前市民服务中心的社区美好饭堂体验午餐。他们由衷地赞叹:“没想到人大代表和周边居民的联系这么紧密,群众可以到代表站提出意见和建议,还能在家门口享受多种服务,这是真正的民主,让我们大开眼界!”
一项项务实创新的举措,一场场生动深刻的民主实践,正在珠海这片热土上汇聚成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磅礴力量。珠海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让民主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努力打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珠海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