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全过程人民民主广东实践

广东广播电视台 | 探寻岭南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密码” 广东绘制农业新图景

时间:2025-09-03 来源:广东广播电视台大湾区卫视
分享到: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总产值超过97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在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第五场专题会议(岭南特色现代农业专场)上,有人大代表和企业代表提出,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支持和机制创新,破解发展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 广东海洋大学副校长 宁凌:我认为海洋牧场产业有三个痛点:第一是台风等自然灾害对行业的影响,影响力达到了70%以上;第二是鱼病鱼害的风险;第三是市场的波动问题、困境,目前这个行业的供给量和消费量还有差距。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黎少松:育种是一个长周期、回报慢的产业,在项目建设的时候,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希望对于一些国家级育种基地周边的生物安全环境,给予一定的净化政策。

  2024年广东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同比增长5.47%,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蓝色粮仓”初见成效,但智慧农业的建设还需要补足短板、强化投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 张偲:打造广东海鲜品牌、做强海洋牧场极其必要、刻不容缓。建议探索深远海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模式和产品精深加工,为全国提供“广东方案”。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 张殿昌:发展海洋产业,我认为第一是要突破种业的攻关,培育更多适合深远海养殖的品种,支撑养殖端的开发;第二要加强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打造全球深海养殖装备制造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 薛红卫:希望能够整体发挥多学科的优势、人才培养的优势,推进智慧农业的建设。我认为粤港澳地区具备非常好的特色和支撑条件。建议进行跨境的联合攻关,希望在大型的科研项目承担、大型的科技平台建设方面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从育种到全球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再到“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岭南农业的蓬勃生机展现在海洋的脉搏和泥土的芬芳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建议,要重视“粤强种芯”“粤强农装”以及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

  广东省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水华:建议重点加大对种业企业的支持,增强生物育种技术储备和创新,重点整合优势资源,加强智能农机、丘陵山地小农机、智慧农场研发应用,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养殖装备全产业链。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