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清新:太和镇人大代表以实干担当推动“百千万工程”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
在全省上下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浪潮中,清远市清新区太和镇人大代表勇立潮头,既是带头示范的“冲锋旗”,更是心系群众的“暖心人”。据了解,紧扣“察民情惠民生助力百千万•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太和镇人大代表将履职实践深度融入全年工作,用实干担当让“百千万工程”在广袤田野落地生根。
产业振兴“领航者”:
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在“百千万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同频共振的壮阔图景里,太和镇人大代表主动扛起使命担当,化身以太和城区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经济发展的“智慧锦囊”与“实干先锋”。他们脚踏泥泞,穿梭于阡陌纵横的田间地头;躬身车间,倾听机器轰鸣中的发展诉求。围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的关键议题,凭借专业视角精准把脉,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资源对接平台,盘活乡村闲置资产、推动“四好农村路”建设,完善高速公路服务配套等,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升级改造后的新洲村路段。
春节过后,太和镇五星村宛如一颗闪耀的新星,千亩油菜花海与乡村音乐会交相辉映,吸引着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不仅让乡村热闹非凡,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这令人瞩目的乡村蝶变,是太和镇人大代表们不懈努力的结果。他们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以农旅融合作为强劲引擎,精心打造白莲村、新洲村、井塘村、五星村4个“百千万工程”示范样板村。
在人大代表的持续推动下,太和镇黄岗片区迎来华丽转身。通过整合流转9032.36亩耕地,与清远市农业投资集团、清新区基层供销社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推行“双季稻+”高效轮作模式,让曾经低效的土地重焕生机,村集体收入节节攀升,一幅产业兴旺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如今,黄岗片区4个示范村实现了从“一粒米”到“一朵花”的价值飞跃。以五星村为例,“双季稻+冬种油菜籽”模式激活了“冬闲田”,每亩冬种油菜籽增收800元。2025年春天,油菜花海更是火爆“出圈”,成为现象级文旅热点,单日游客接待量突破1.2万人次,完美实现了农业生产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生动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
“现在开车走这条路,又平坦又安全,标线清晰规范,心里特别踏实!”村民们提起升级改造的道路,满脸都是喜悦与赞叹。这条道路不仅让出行变得便捷,更提升了村庄的“颜值”,成为乡村发展的新名片。
在人大代表的积极推动下,太和镇X851线、X530线五星、井塘、新洲、白莲四村共19.6公里的农村公路完成升级改造。曾经的普通出行路如今变身乡村振兴的“黄金轴”,成为撬动乡村蝶变的致富通道,实现了交通提质、环境升级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真正成为了一条惠民利民的乡村振兴之路。
民生福祉“守护者”:
托起群众幸福新生活
太和镇人大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镌刻在履职征程中。他们主动延伸工作触角,精准锚定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以靶向施策的务实作风,筑牢群众美好生活的坚实屏障。
养老涉及千家万户,是家事也是国事。在太和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闭会期间,清新区、太和人大代表黄劲提交的《关于建设和完善镇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建议》引起高度关注。太和镇政府迅速响应,在明霞社区滨江路59号建成并投用太和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老年人配备适老智能文娱设施,同时提供老年教育、康复护理、助餐服务,以及“美好养老生活10小时”等特色项目,全方位满足多元养老需求。
作为2025年太和镇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备受社会各界瞩目。太和镇人大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动养老服务站的建设与运营。目前,城西、建设等社区的养老服务站已建设,即将投入使用。这些创新举措显著提升农村(社区)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更为家庭养老注入强大动能,有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加速乡村治理现代化进程,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美好愿景在太和镇逐步成为现实。
基层治理“践行者”:
以脚步丈量民情 用实干书写担当
在太和镇的大街小巷、农户庭院中,总能看到人大代表们忙碌的身影。依托代表联络站这一坚实阵地,太和镇人大精心搭建起民意“直通车”,让基层治理既有“民生温度”,又显“治理效度”,为基层治理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石场路西4巷18号雨污分流改造后,污水倒灌路面,影响居民出行、车辆通过,周边商户经营更是苦不堪言。”“培英路市职校对面有商铺,私拉电线在人行道违规充电,影响行人与学生通行,更如同悬在群众头顶的‘安全隐患’。”群众扫代表“二维码”反映的 “揪心事” “烦心事”,都被太和镇人大精准捕捉,纳入重点民生议题清单,成为推动基层治理的“发力点”。
太和镇人大以“粤当家”“粤人大”“智慧人大”小程序为数字引擎,全力打造直通民心的民意“快车道”。通过多维度拓展民意收集渠道,精准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推动人大工作与基层治理、民生需求同频共振,让为民服务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如今,全镇13个代表联络站(点)实现二维码应用全覆盖,149名各级人大代表借助“民意码上说,实事马上办”的服务新模式,为群众架起了高效便捷的诉求表达桥梁。在深化“人大+”工作机制过程中,太和镇人大将每月张贴进联络点接待群众代表“二维码”列为常态化工作,将工会爱心驿站人大代表联络点打造成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
这些方寸之间的二维码,犹如人大代表与选民之间的“数字纽带”,它们突破时空限制,打破沟通壁垒,让社情民意传递无阻、实时直达,人大代表履职效能显著提升,真正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截至目前,太和镇通过代表“二维码”已累计收集群众事项10件,实现“收集—办理—反馈”全流程闭环,办结率达100%,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劲动能。
“我家阳台的墙砖松动脱落,太危险了,希望能赶紧解决!”“我们这儿没有垃圾分类投放点,扔垃圾都成了大难题,生活太不方便了!”面对群众的诉求,太和镇人大代表运用“微实事三办”工作法,迅速行动。以“微实事”立办为突破口,对急事快办,确保问题及时解决;对难事联办,凝聚各方力量攻坚克难;对长效督办,保障成果持续惠民。这一工作法让民生诉求从“纸上”落到“地上”,以一个个“小切口”,推动群众幸福“大升级”,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让群众的幸福感触手可及。
太和镇人大代表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践行初心,用智慧凝聚力量。在“百千万工程”的宏伟蓝图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接下来,太和镇人大代表将继续锚定目标、砥砺前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续写新的辉煌,让“百千万工程”的绚丽图景在太和大地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