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
联合珠海立法保护前山河、视察监督“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实情况、加强代表履职能力建设……新年伊始,驻足回顾中山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履职足迹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近年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不懈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立法、监督、代表等人大工作各环节,用生动丰富的履职创新实践,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立法为社会治理 注入法治力量 2025年1月1日起,广东省首个生态领域协同立法—《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正式实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探索区域协同立法”。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去年中山、珠海两市人大常委会制定了协同立法工作方案,拟定了调研协同、制度协同、审议进度协同的工作节奏,高质量推进前山河流域协同立法工作。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协同立法坚持选题“小切口”,围绕区域共同发展目标,打破了行政区域壁垒,将两市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解决前山河流域跨区域治理问题,为大湾区协同立法,尤其流域协同立法,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近年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因需应时、统筹有序推进新时代地方立法,为中山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例如,《中山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明确了海绵设施运营维护责任原则,围绕政府职责、专项规划、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建立健全了相关制度体系。《中山市排水管理条例》则理顺了排水管理机制,攻克了管理界面交叉问题,为强化排水设施全过程监管提供了制度依据。 发挥监督职能 服务中心大局 2024年12月上旬,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居住在中山的11名省人大代表前往小榄镇调研“百千万工程”情况。来到永宁社区孖蒙涌,阳光下照射下的水面波光粼粼,两岸的三角梅开得正旺。 2024年12月上旬,11名在中山居住的省人大代表在小榄镇永宁社区孖蒙涌调研。记者 余兆宇 摄 省人大代表李毅观察后感叹道:“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推进,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榄镇永宁社区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成效显著,其河涌治理和统一规划经验值得其他镇街学习。” 自去年年初,中山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将《关于聚焦“强、美、治”目标,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议案》确定为大会“一号议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多次组织中山各级人大代表开展履职活动,聚焦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以视察监督等形式,助推“百千万工程”落地落实。在监督推动下,“一号议案”确定的8项主要任务已基本完成,中山“经济强 城乡美 社会治”蓝图一步步变成实景画。 这只是人大发挥监督职能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山市委中心工作和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科学谋划好监督工作。在经济领域,中山人大聚焦财政经济领域,创新监督模式,2017年构建人大预算监督联网平台的举措在全省独树一帜;在营商环境领域,2023年10月,经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推动,“中山企业家日”应运而生,为中山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筑牢坚实保障。 此外,中山人大在人居环境领域贡献监督力量。2019年,中山市人大常委会聚焦全市城镇燃气管理工作相关问题召开专题询问会,借助媒体直播形式,将整个询问过程置于全社会监督之下。 2022年,中山人大将水污染治理确定为“一号议案”。经过3年持续监督,当前,城镇建成区内黑臭河涌已基本消失不见,治水核心工程接近尾声。新建的污水管网长度超5600公里,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了98万吨/日的显著提升。超过1200个居民小区、4000多个工业厂区率先完成雨污分流改造,养殖池塘尾水治理改造经验更是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广泛推广。 代表履职 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截至2024年12月4日,深中通道总车流量突破1300万车次,日均约8.3万车次。一桥飞架,天堑变通途,世界的目光聚向珠江口,大湾区翻开“大桥经济”新篇章,为中山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深中通道建设的背后凝聚着无数建设者的汗水和智慧,也离不开人大代表们的履职努力。在2013年、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来自中山的全国人大代表贺优琳领衔联名多名代表,分别提交了《关于加快深圳至中山跨江 (珠江)通道建设的建议》《关于加快深中通道A3方案立项的建议》,为深中通道项目加快建设贡献了人大力量。 这些年来,中山各级人大代表的履职成果数不胜数,为中山高质量发展做出了人大贡献。一份份亮眼的成果是代表履职能力的体现。近年来,中山人大将代表履职能力的提升置于重要位置,通过健全代表学习培训制度,采用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包括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集中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全面提升代表的综合素质。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举办第五期香山人大讲堂。华南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唐光大博士作“绿美中山生态建设——乡土树种认知先行”主题授课。通讯员供图 以中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中山人大讲堂为例,截至2024年10月,已举办10期培训课程,邀请了政治、经济、法律等多个领域专家为代表们带来全面且深入的知识讲解。活动累积参与人数已达1.1万人次,有效提升了代表履职能力。 “中山人大讲堂的内容很丰富,不仅有法律知识学习,还重点讲解了市委中心工作的内容,通过绿美中山生态建设学习,横琴方案,前海方案,苏州经验等介绍,提升了我们对于治水、‘百千万工程’等方面的实地调研水平,为我们提建议提供了保障。”回忆参加培训时的感受,中山市人大代表王雨如是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