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30家“中医日间病房”背后的人大代表力量
揭阳市中医院门诊部大楼前的屏幕上滚动着一行字:“我院推出中医日间病房,住院不过夜,医保能报销。”群众享受的这份便利,得益于揭阳市人大代表陈小锐今年1月提出的一份代表建议。
在揭阳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揭阳市卫生健康局、揭阳市医疗保障局有力推进,“中医日间病房”政策于今年顺利落地。目前,揭阳市首批30家二级及以上定点医疗机构被确定为中医日间病房诊疗服务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结束后将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推广。
建议
推进中医日间病房建设 作为一名“老代表”,陈小锐对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格外关注。调研中,他发现中医日间病房具备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和优势,群众要求设立中医日间病房的呼声越来越高。于是,今年1月,在揭阳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他提交了“关于推进揭阳市中医日间病房建设”的建议。 中医日间病房是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即指符合住院条件,以中医适宜技术和中药药物治疗为主,且在非治疗期间不需住院持续观察的患者,在当日治疗结束后,经医疗机构允许回家的治疗模式,为患者提供“随治随走”的便捷化中医药诊疗。 在陈小锐看来,中医日间病房的设立,有利于缩短患者无效住院时间,缓解病房出现的患者积压,提高医院床位周转率。同时,免收床位费、护理费等费用,不仅有利于减少医保基金支出,节约医疗资源,还能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因而,他建议在揭阳全市范围内推进中医日间病房建设,让参保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也可享受住院医保待遇;鼓励揭阳将符合规定的门诊费用纳入日间病房医保支付范围,打通日间病房门诊和住院之间的政策通道;科学制定医保支付标准,创新医保付费改革项目,确定中医日间病房的疾病诊断、治疗路径、报销项目及报销比例等。 督办 促代表“良言”变“良策”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揭阳市人大社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建议被列为2024年揭阳市人大常委会重点办理的代表建议,由揭阳市分管副市长领办,并交由揭阳市卫生健康局、揭阳市医疗保障局具体承办。 “为了办理好代表建议,今年4月,我们组织相关人员到云浮市开展调研,了解中医日间病房建设及相应配套设施。”作为调研组一员,揭阳市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人感受颇深,揭阳市卫生健康局加快推进步伐,督促符合中医日间病房建设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加快推进中医日间病房相应配套设施等建设。 同时,揭阳市医保局也高度重视中医日间病房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我们遴选出骨折、腰扭伤、面瘫、肩周炎等86个病种,作为揭阳市中医日间病房病种。”揭阳市医保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参保人在进行中医日间病房病种治疗时,参照普通住院结算,其间不收取床位费、护理费,发生的与治疗相关的辅助检查费用一并纳入结算。 9月初,揭阳市医疗保障局和揭阳市卫生健康局联合下发《关于做好揭阳市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有关工作的通知》,优先在30家二级及以上定点综合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试点。11月中旬,中医日间病房在揭阳的30家试点医院逐渐落地实施。截至12月中旬,揭阳市试点的中医日间病房迎来了132人次的治疗,医保支付金额约为38.6万元,平均报销比例占总治疗费用的66.8%。 利好 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在揭阳市中医院康复科,能看到宽敞明亮的中医日间病房里放着6张病床。该院康复科主任吴晓庆介绍,中医日间病房可以有效优化医疗资源,6张病床每天可以收治30位患者。 “随着中医日间病房的开诊,我们收治的病人明显有增加趋势。”吴晓庆介绍,根据之前的政策,住院的病人不能离院,但一些颈肩腰腿痛和面瘫的患者其实具备自理能力,不需要在医院过夜。 “我认床,在医院住院的话睡不好了。”揭阳市揭东区75岁的洪若兰说,因腰椎疼痛她来医院治疗的时候得知有中医日间病房的政策。现在,早上8时她到医院治疗,两个小时后就可以回家,不影响日常的生活。 对于“上班族”而言,这项政策也提供了很多便利。揭东区乔南村是一个工业大村,47岁王锦彬在村里从事玉石雕刻工作。由于长期低头工作,导致他头晕手麻颈椎痛。“在这里治了一周,很方便,治疗完就能回去继续工作了。” 揭阳市中医院医务科科长吴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在中医日间病房住院的患者,可以省下床位费、护理费,减轻患者就医负担。以颈椎病的治疗为例,此前住院治疗费用在4600元左右,患者自费部分1600多元。而入住中医日间病房,病人自费部分可以再节省500元左右。 据悉,接下来,揭阳人大将继续跟踪中医日间病房建设、运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切实推动人大代表“良言”变成“良策”,真正把民生实事办实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