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走企业、访乡村 各级人大代表助力“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
“要因地制宜,避免‘千村一面’。”“村镇要打造龙头企业,强化‘造血功能’,带动村民增收。”日前,在一场气氛活跃的座谈会上,人大代表们带着专题调研的所见所闻,在交流互动中踊跃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7月22日、23日,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围绕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和推进“百千万工程”到肇庆四会市开展专题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代表们先后走访了省典型村大沙镇元心村、富仕电子公司、桔子小镇、澳洲坚果示范园、古树公园、威整圩镇客厅及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等地,为推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和“百千万工程”提速增效建言献策。
如何促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提升农村经济?如何强化乡镇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因地制宜展现地域特色?在这场专题调研和座谈会上,代表们有了新的答案。
寻古树、探“果园”
促进绿美肇庆生态建设
近年来,肇庆四会市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持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做好保护和开发的平衡,推动村镇建设高质量发展,代表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微雨淅沥中,代表们走进位于四会市罗源镇的古树公园,两侧树木郁郁葱葱,中间小道曲径通幽,随处可见“古树如黄金,珍爱如生命”的木牌,而小径两旁的参天古树正是公园主角——这里分布有118棵树龄超100年的仁面果树,其中一株“老寿星”仁面子树的树龄达到553岁,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我的生命,是一万次春和景明。”浅绿标板上的文案为古树公园增添了别样的浪漫。
省人大代表冯惠容非常关注乡镇农业的发展,她认为古树公园发展林下经济很有优势,既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也能扶持当地农业产业发展,她认为持续加强政策扶持与有力落实是关键。
省人大代表黄国华则认为,需要加大对古树公园的宣传推介,特别是利用好新媒体等途径把古树公园的名片打出去,以品牌宣传形成社会效应。
走进四会市地豆镇澳洲坚果示范园,一颗颗硕大的绿色果子挂满枝头,成为地豆镇的“致富果”,也让当地3000多亩的澳洲坚果示范园成为地豆镇发展绿美经济的窗口。“目前,我们已形成涵盖种植、加工、服务的坚果全产业链,实现了‘生产在农户、基地在乡村、加工在乡镇、增收在农民’的乡村发展模式。”相关负责人介绍。
调研组走进四会市地豆镇澳洲坚果示范园。肇庆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对于该项目,省人大代表吴木生认为,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和农民积极性,把社会力量、销售渠道和资金引入到该项目,带动农民增收。他建议,把乡村需要社会力量参与的产业、项目列出清单,让社会力量、资金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对接。
省人大代表邱曼倍对该项目也很有启发,“要解决、协调好示范园、景区的交通问题,为乡村振兴打牢基础。”邱曼倍表示。
访“客厅”、进乡村
因地制宜展现地域文化
走进四会市大沙镇隆马村下辖的元心村,“在元心,遇见美好”的大字映衬在淡黄色的墙面,好读亭、蔬乐园、有竹园等庭院小景映入眼帘。“这里原本是老旧危房,我们按照原来风格重建,并开拓出围炉煮茶等项目,最终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以产业示范带动乡村发展。”相关负责人介绍。
调研组走进广东省典型村大沙镇元心村。肇庆市人大常委会供图
作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的首批典型村,隆马村因地制宜开展了包括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的“四小园”生态板块建设,打造出美丽乡村的“大沙样板”。
省人大代表原瀚杰表示,乡村改造项目在开发旅游、实现创新的同时也要保留原有特色,要多方征求村民意见,既要考虑新建设施的受众和实用性,也要结合专业人士的意见,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及具体投资需求,促进资金流入,并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次调研点中,充分展现镇域文化的还有四会市威整美丽圩镇客厅。作为四会的“山水古镇, 绿美侨乡”,威整镇把千年古镇的历史文化、侨情风韵呈现在了美丽圩镇客厅中,一幅绵长的历史画卷在此徐徐展开。
省人大代表李素华表示,“威整美丽圩镇客厅充分展现当地历史文化,值得很多镇村学习,有这样一个公共文化场所记录当地历史,也记录创造历史的人,对后人是很大的激励。”
“圩镇客厅要持续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不能让客厅仅仅成为摆设,要多想办法提升功能、强化服务、链接资源。”省人大代表黄国华表示。
在四会富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肇庆市2023年重点纳税企业”等牌匾引人注目。作为四会首家本土上市企业,该公司2023年产值超13亿元,税收达8000万元,并充分吸纳当地群众就业,增加居民收入。
“目前公司员工近2000人,其中约70%为本地居民。”公司总经理谭丹介绍,“我们非常有幸来到四会发展,这里的水电资源、劳动力资源丰富,约有200多对夫妻一起在这里上班,有了这些员工,我们才能收获一大批优质客户。”谭丹说。
省人大代表邱曼倍对富士电子这一乡镇企业的发展很有感触,“该公司同时兼顾了居民收入、政府税收,200多对夫妻在此工作也能兼顾家庭照顾、儿童教育,这些对本地发展都很有帮助。”
省人大代表李海斌则认为,要积极培育乡镇企业,从政策,人才等层面发力,鼓励企业参与地方发展,而这也需要政府提供平台,加大扶持,实行点对点帮扶,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创新力。
进联络站、听座谈会
切实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四会市威整镇人大探索出了跨区域合作模式——于2023年11月与广宁县江屯镇共同建成威整镇县际人大代表联络站,12月与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共同建成威整镇市际人大代表联络站,着力推动解决困扰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该联络站,相关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清晰张贴在墙上,人大代表的照片和微信二维码也均上墙展示,实现了“‘码’上约代表,马上解民忧”。
威整镇人大有关负责人表示,跨区域人大代表联络站是政策协调的平台,更是资源共享的机制。通过联络站,不同区域可以共享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局面。
“该联络站通过为每位代表设置二维码,促进群众问题的解决,很规范,让基层人大在全市、全镇一张网里实现更好的服务,值得推广。”省人大代表李素华表示。
调研组走进四会市威整镇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南方+刘舜欣 摄
此次专题调研,以四会市为窗口展现了肇庆市近年来开展绿美肇庆生态建设和推进“百千万工程”的经验与成效。近年来,肇庆市在推进“百千万过程”过程中还取得以下亮眼成绩:高要区获评首批省级食品工业试点县(市、区);四会市入选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名单;德庆县成为省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县;四会市、封开县在省2023年度县(市、区)“百千万工程”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通过大抓机制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等,肇庆一直走在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提速增效的路上。
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关于推进绿美广东、绿美肇庆生态建设部署要求,以助力“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助力广东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省域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