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全过程人民民主广东实践

肇庆:三年不懈督办 助力农村用水长久安全

时间:2024-07-05 来源:西江日报
分享到:

  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保障农村用水安全是重大民生工程,肇庆市致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把保障农村用水安全摆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实。

  近三年来,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立足集中供水全覆盖、集中供水提质效、集中供水工程长效保护机制建立健全,在监督中支持,在支持中监督,监督支持政府补短强弱、建章立制、精准施策,一年一台阶,助力农村用水长久安全,实现农村群众从“有水喝”到“喝好水”再到“长久喝上放心水”的转变。

  督办完善农村集中供水设施

  基本实现全覆盖

  2020年底,肇庆市292.26万农村人口实现了集中供水,但仍有约60万农村人口用水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2021年初,肇庆市人大首次实施民生实事票决制,票决产生了民生实事子项目“完善农村集中供水设施”,目标是基本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

  在走访督办、现场督办下,这一民生实事子项目按计划稳步推进。2021年底,在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下,督查测评组对这一民生实事开展督查测评,发现集中供水、农村生活污水等民生实事项目涉及面广,存在用地、标准等方面问题,推动难度较大。

  针对存在的问题,督查测评组提出,民生实事项目的办理不能是完成任务式,要防止出现“建好事了,做完不管”的现象,要真正发挥民生实事项目为民惠民的效益。督查测评组要求,政府要做好民生实事项目竣工验收、交接、运营管理等工作,防止出现建管脱节现象,农村集中供水等要有针对性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民生实事项目能更好发挥效用。

肇庆2.jpg

  在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的督办、肇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截至2021年底,肇庆新增集中供水农村人口53.77万,基本实现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相关工作得到省的肯定。在2021年10月27日召开的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暨厕所革命、集中供水现场推进会上,肇庆成为唯一一个作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经验发言的市。

  督办农村集中供水提质升级

  让农村群众喝上放心水

  2022年,来自肇庆市德庆县的市人大代表冯小燕在日常走访调研中了解到,肇庆市农村集中供水虽然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仍然存在供水能力不足、工程维护吃力等问题。

  在肇庆市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冯小燕提出了《关于大力推动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后提质升级的建议》,建议加大肇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巩固提升提质改造力度;加大运维管理和巡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加大对农村集中供水工作的专项督查,确保管护落到实处。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肇庆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将该建议确定为2022年重点督办的两件建议之一,由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牵头督办,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农业工委具体负责督办。

  督办过程中,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带领农村农业工委到肇庆市水利局等单位开展了系列调研,对建议办理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对建议办理方案的内容架构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先后到封开县、鼎湖区就农村集中供水提质升级建议办理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在肇庆市人大常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肇庆市农村供水着力推进大水源、大水厂、大水网、大连通建设,形成以农村规模化和城乡一体化供水为主的发展格局,共投入3.32亿元建设了34宗农村供水项目,重点整合农村饮水安全和“村村通”工程时期建设的低标准、老旧残破、缺管失修的小型农村供水工程,提升了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水平。

  如今,在广宁县、德庆县、封开县、鼎湖区,一座座广东省农村供水“粤美水站(厂)”成为肇庆高质量推进农村供水保障工作的实践样板。放眼肇庆大地,农村供水保障工程星罗棋布,安全、稳定、可靠的放心水沁润千家万户,串联起乡村振兴“水动脉”。农村供水水质得以提升,水量、水压更稳定,确保了农村用水安全,改善了农村群众的生活用水条件,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在肇庆四会市威整镇,自从白芒坝村小型集中式供水项目落成后,村民们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自来水变浑浊的情况了。“以前我们都是饮用山上自流的山泉水,现在有了集中供水工程,一条条新铺设的管网,将干净的自来水送入我们家里,水源充足了,水质变好了,生活也变甜了!”白芒坝村村民邓伯感慨道。

  “水很干净,水压很高,四五层楼都可以供水上去。”肇庆市德庆县马圩镇村民何木红高兴地说,往年用水都会因水压不足、水质浑浊而发愁,自从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好之后,终于可以用上安全、放心、优质的自来水了。

  截至2022年底,肇庆市新增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22.64万,规模化工程覆盖人口达到276.64万,规模化率达到78.49%,较2021年提高6.5个百分点。

  督办建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

  保障用水安全“后半篇文章”

  农民喝上了“放心水”,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但如何实现让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长受益,从制度上拧紧“水龙头”,成为写好保障农村用水安全“后半篇文章”的新课题。

  肇庆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陈金永等市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建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的建议》被肇庆市人大常委会列为2023年度重点督办建议之一。

  “在实地走访和调研中,我发现随着农村供水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也在各地有所显现。如果后续维护管理不到位,将难以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供水质量、供水安全和供水服务也难以得到保障,政府投入也将难以发挥最终的效果。”陈金永说。

  肇庆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这件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通过制定督办工作方案,成立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任组长,相关工委等负责人组成的督办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承办单位、龙头企业调研,加强跟踪督办,保障代表建议办理工作按计划顺利推进。

  肇庆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建议的办理,出台了《肇庆市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的通知》等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建立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护长效机制管理工作的目标任务。

  “在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和支持下,市水利部门一直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农村供水工程。”肇庆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21年起,肇庆市以高要区为试点,实行“国有供水、企业运营”的县域统管模式,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管理和技术优势,落实“统一运行管理、统一净化消毒、统一维修养护、统一水质检测”的专业化管理模式,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可持续、长受益”,实现农村集中供水从“源头”到“龙头”统一运营管理和维护,保障了农村供水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成功打造县域统管“肇庆样板”。

  肇庆市高要区南金水务公司东区水厂建设是其中典型代表。该厂设计规模为10.5万吨/日,为高要区最大的镇级水厂,配套主管网总长度约157公里,主要覆盖金渡、白土、回龙、蛟塘、蚬岗5个镇中心区及79条自然村,服务人口超15万。至2023年底,该厂建成高要区城乡一体供水智慧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水质、水压和水量24小时在线监测,进一步提高城乡供水质量和服务能力。该厂获评水利部一级标准化管理供水工程。

  “除了保障居民用水外,东区水厂还为辖区内的企业提供优质安全的生产生活用水,为助力‘百千万工程’作出应有的担当。”高要区南金水务公司总经理余锟宇说。

  位于高要区金渡镇的广东金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锂电池回收,水是该企业生产的重要辅料。“自来水经过过滤后,才能进入生产环节。以前的水质水压有些不稳定,现在的水压稳、水质提升,相较而言企业用水成本也降低了。”该公司人事行政部部长钟杨辉说。

  通过两年多试点,在总结高要区经验基础上,结合实际,肇庆市提炼出以“国资收购,企业运营,政府补贴”为原则,采用“专业化管理+村级协助管理”模式,开展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

  2023年11月,肇庆市印发《肇庆市农村供水县域统管工作方案》,签订农村供水县域统管框架协议,树立了全省典型标杆。目前,肇庆市农村供水县域统管覆盖人口比例达80.5%,专业化管理工程比例达到95.8%。

  2023年12月12日,全省推进农村供水“三同五化”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肇庆市召开。会议肯定肇庆市大力推进农村供水全覆盖攻坚行动和农村供水“三同五化”改造提升取得良好成效,认为“肇庆经验”值得在全省内推广。现场会期间,肇庆市7个县(市、区)分别与统管单位签订框架协议,为落实肇庆市“百千万工程”提供供水安全保障,切实推动农村地区种养业、加工业、旅游业的发展,呈现“水兴各业旺”的好势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设中,肇庆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聚焦民意、主动作为、监督落实,肇庆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督办推动,促使全市农村供水质量不断提升,为肇庆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的福祉作出人大的担当和贡献。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