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杂志 | 杨青春:把青春书写在履职尽责一线
9月5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7期,刊发了《杨青春:把青春书写在履职尽责一线》,现转发。
杨青春总自嘲“不青春”,说自己只是一名农民工,在生产研发一线从事平凡的工作;同事们却都说她“很青春”,在研发汽车电子时干劲十足、活力四射。工作中,杨青春曾经获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先后获得“广东省先进女职工”“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2023年,杨青春当选为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这是最大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唯有积极履职尽责,才不会辜负党组织的信任与培养、人民群众的期盼与重托。”
今年3月,杨青春代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供图)
弘扬工匠精神
激发基层一线创新创造活力
杨青春是惠州华阳通用电子有限公司汽车电子技术研究院系统工程师,从事汽车电子行业近18年,从一名普通的农民工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工匠代表。
新产品线的开发离不开守正创新。杨青春积极主动学习新技术,将新技术转化到公司的新产品上,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工作期间,她还通过发明创造及专利申请,更好地保护公司的技术知识产权。她主导系统方案设计、关键部品选型的项目《基于图像视觉的高级辅助驾驶系统》于2021年12月获得中国发明协会在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展览会授予的“项目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
杨青春深度参与国家标准GB 15084-2022《机动车辆间接视野装置性能和安装要求》的修订,助推电子后视镜合法上路使用,代替传统的物理后视镜。电子后视镜“准生”落地,被业界称为新的万亿级“蓝海”。
作为来自企业研发一线的基层代表,杨青春表示,将结合自身工作领域认真履职,发扬工匠精神,激发基层一线创新创造活力,让未来的出行生活更加便捷。
发挥代表作用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2025年全国人代会闭幕后,杨青春回到岗位,第一时间向工友们分享体会和感受,鼓励大家学习好、贯彻好大会精神,在研发生产岗位上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技能水平,为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贡献产业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省委、省政府出台文件支持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打造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受邀参加大会精神宣讲活动中,杨青春表示,国家加强对人工智能、数字经济领域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抢抓机遇,进行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同时,提出巩固提升制造业当家优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她呼吁,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积极应对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挑战,鼓励企业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创新力度,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杨青春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当下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和学生规模稳步增长,同时也存在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学质量参差不齐、企业和社会认可度不高等问题。“这限制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不能让社会对职业教育毕业生有较高的认可度。比如我们企业对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很大,可是刚从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往往很难满足企业的专业需求和素质需求。”对此,杨青春提出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建议,希望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杨青春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继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提出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努力为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