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 代表履职

周冲:从“托举哥”到全国人大代表,他凭实干立身蜕变
荣誉置于身外,赤诚历久不改

时间:2025-08-08 来源:羊城晚报
分享到:

  人物小档案

  周冲,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任广州港集团黄埔港务分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公司团委副书记。曾获得“感动广东”十大人物、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省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

1.png

周冲笑容质朴依旧。羊城晚报记者 邓鼎园 摄

  岭南夏日,广州天河怡东苑小区朴素如昔。2012年6月3日,这个普通的居民区因一次惊心动魄的救援被载入城市记忆——时年23岁的湖北小伙周冲在这里徒手托举悬空女童,让“托举哥”成为见义勇为的代名词。

  经《羊城晚报》等媒体报道,周冲一“举”成名。而后,当荣誉和机遇如潮水般涌来,他却选择扎进了焊花飞溅的车间。时光淬炼,焊枪的火花照亮了他的成长之路:从车间里的蓝领工匠,到人民大会堂的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在变,那颗赤诚的公益之心从未改变。

2.png

2012年6月11日羊晚报道

  救人后,低头默默离开

  “每次路过怡东苑,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往里看。”重返旧地,周冲的思绪被拉回到13年前的那个上午——他和女友到东圃找工作,路过怡东苑时发现楼下站满了人,抬头一看,一个小女孩“挂”在四楼:头卡在阳台花架上,身体悬空,命悬一线。

  现场,不少街坊和路人撑床单、拿垫子,设法施救。周冲也想出份力,跟着两位大叔冲上了楼。到了三楼,他从住户防盗窗的逃生口钻出,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托举女童近20分钟,直至她成功获救。

3.png

周冲托举女童的情景(资料图片)

  “当时根本没想自己会不会摔下去,唯一的念头就是救孩子。”周冲回忆,孩子获救后,他攀着防盗窗回到三楼,踏到屋里的那一刻腿是麻的,根本站不住。“休息了一下,我准备去四楼看一下小女孩。结果发现楼道里挤满了人,就下楼离开了。”周冲说,由于救人时穿的黄色上衣比较显眼,他一下楼,聚集的一两百名群众就自发为他鼓掌。腼腆的周冲,害羞地低着头默默从人群中离去。

  帮助了女童、获得了掌声,周冲的内心很充盈,但也仅限于此。返回哥哥在广州的住处后,他只字未提救人义举。

  不浮躁,在实干中蜕变

  事件发生数日后,一段“黄衣男”爬窗救人视频在网络热传,《羊城晚报》等媒体发起“寻找黄衣男”报道。昔日的同事从新闻中认出周冲后,拨通了媒体热线电话。这个腼腆的年轻人,才走进公众视野。

  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完全超乎周冲的意料。当年《羊城晚报》的报道,全面还原之后的故事——

  2012年6月10日,《爬窗救女童黄衣男找到了 名叫周冲》;

  2012年6月11日,《广州天河区送上5万元慰问金 周冲好人有好报》;

  2012年6月12日,《羊城晚报为“黄衣男”周冲牵线搭桥找工作 周冲:想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2012年6月13日,《周冲获授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周冲感言:举手之劳 不要对个人过多报道,应该宣传见义勇为这种精神》……

  荣誉如潮水般涌来,工作像雪片般飞至。“当时,几十家企业伸出橄榄枝,有地产公司承诺江景房和万元月薪。”周冲说,在自己一度迷茫之时,母亲的话点醒了他:“咱们农村出来的,要干自己干得来的活。”

  “靠双手去奋斗,心里才踏实。”周冲选择成为广州港集团的一名普通维修工。刚到岗时,同事把他当“大熊猫”保护。单位举行座谈会,请周冲讲讲救人义举。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来到这里是干活的,希望大家把我当同事,而不是当‘大熊猫’保护。”从此,他慢慢融入单位的大家庭。

4.png

刚到广州港工作不久的周冲。通讯员供图

  工作上,周冲埋头苦练,于2014年夺得集团焊工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并获评广州市“技术能手”。

  翻开老报纸,周冲对《羊城晚报》刊发的2015年“广东省劳动模范名单”格外感兴趣。一行行方块字间,他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周冲,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港务分公司维修工。

  周冲并不看重荣誉,但他对劳模这一称号格外珍视。“托举的事迹让我获得荣誉,但劳动模范证明了我的价值,这是靠实力挣回来的。”其后,从维修工到技术骨干,从广东省劳模到全国人大代表,周冲用十年完成人生蜕变。

5.png

刚到广州港工作不久的周冲(左一)。通讯员供图

  做公益,期待后浪奔涌

  如今,周冲任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黄埔港务分公司安全环保部副经理,但公益始终是他的另一份事业。他还担任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志愿者服务总队副队长、广州市黄埔区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等职务,组织参与公益活动超500场,覆盖十万余人。

  一次宣讲,现场一名学生说,周冲的故事在自己心底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这样的反馈,让他更坚定做志愿活动的决心。

6.png

工作中的周冲。通讯员供图

  “我只是2012年的一朵浪花,当时这朵浪花打得很高、飘得很远,是时代造就了我。”十三年来,媒体对周冲的报道从未间断。周冲说,作为“过时”的典型人物,他之所以愿意继续讲述自己的故事,就是觉得哪怕他的经历只影响了一两个人,也值得,“希望涌现出更多的‘后浪’,把我拍在沙滩上”。

  采访的最后,记者请周冲对当年的自己说一句话。“你的选择没错,这条路是最踏实的。”他坚定地说道。

7.png

周冲。通讯员供图

  记者手记

  “托举哥”的变与不变

  “托举哥”,变了。

  十三年间,他从一名焊工成长为一名技能人才,考取了各类技能证书,晋升高级工。通过不断学习,他还实现从中专到大专再到本科的学历“三级跳”。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他,仍一直在学习的道路上奔跑着。

8.png

十三年间,周冲从一名焊工成长为一名技能人才。羊城晚报记者 邓鼎园 摄

  “托举哥”,没变。

  一见面,笑容依旧质朴而真诚。未曾改变的,还有那颗赤诚的公益之心。“我作为一名路人对一个小女孩出手施救,只是举手之劳而已。”这是2012年周冲受访时对羊城晚报记者说的话。如今,他仍说救人只是“举手之劳”。

  此次采访前,记者请他准备些之前的老报纸和荣誉证书,得到的回复是“报纸没有留,证书也不太好拿”。原来,他把所获荣誉证书都“束于高阁”,压放在家中小隔层的最里面。“荣誉都是过眼云烟,不如脚踏实地向着更高的目标奋斗。”他淡然一笑。

  当然,最重要的是,陪在身边的人也没变——当年陪他找工作、见证他救人的女友,正是他如今的妻子。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