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中国人大》杂志 | 刘进:始终站在工人中间 传递工人呼声期盼

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
分享到:

  8月20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5年第16期,刊发了《刘进:始终站在工人中间 传递工人呼声期盼》,现转发。

  “2023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那天,我正在车间巡检生产线。当时,握着当选通知,掌心的汗把纸都浸湿了——这不仅是荣誉,更是产业工人托付在我肩上的期待。”南亚塑胶工业(惠州)有限公司生产部工程师、工会主席刘进,这位在车间摸爬滚打10多年的一线工人,谈及履职初心时,眼神里满是坚定。作为同时拥有全国人大代表和连任三届工会主席双重身份的产业工人,他始终站在工人中间,积极履职尽责,传递工人呼声和期盼。

2025年3月,刘进代表在广东代表团作审议发言。(代表供图) - 副本.jpg

  3月9日,刘进代表在广东代表团作审议发言。(代表供图)

  做工人信赖的“传声筒”

  南亚塑胶工业(惠州)有限公司的主力军,都是“90后”、“00后”,他们口中的“刘师傅”,就是刘进。这个称呼里藏着信任——10多年工作攒下的“群众缘”,让他成了车间里的“知心人”。生产线旁的工具箱上、食堂餐桌的角落、宿舍楼下的石凳上,都是他听意见的“办公室”。“小周说倒班补贴核算不透明,小李愁孩子上学没着落,老张念叨着想学新技能又怕耽误工时……”刘进的工作笔记上,密密麻麻记着工友的心里话。

  “一线工人的难处,光听不行,得变成实实在在的建议。”针对工友们普遍反映的“休假难”,刘进用三个月时间蹲点调研,记录一线工人的考勤数据,发现大多数人因“怕扣绩效”、“岗位缺人”不敢休假。2025年全国人代会上,他带着这份浸着机油味的调研笔记,提出了关于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及逐年提升的建议。建议饱含“车间温度”,很快就收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全国总工会的回复和办理。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分组讨论时,刘进还把工友们的“教育焦虑”带上了会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缺的不是政策,是‘最后一公里’的衔接。”他结合走访了解的情况,提出关于推动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的建议,均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复。

  为产业工人成长奔与呼

  “车间设备更新换代快,若工人技能跟不上,再好的机器也跑不起来。”从中专毕业的基层操作员,到牵头完成多项工艺改进的生产工程师,刘进太清楚“技能升级”对产业工人的意义。

  “产业要升级,工人先充电。”为此,他在参加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代表视察活动时,当即向市人社局提出,“培训机构得跟着企业订单走,课程要盯着生产线变,更好地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服务企业用工需求。”

  全国人代会期间,审议“两高”工作报告时,刘进从“创新痛点”出发,替企业和工人发声:随着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知识产权保护对企业发展变得愈发重要。对于产业工人的“小发明”、“小创造”,希望推出更便捷的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同时,建议加强对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等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多渠道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法治需求,以法治力量维护企业知识成果,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

  把履职答卷写在生产线上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优秀工会工作者”……刘进的工具台上,荣誉证书和扳手、游标卡尺摆在一起。

  从车间组长到生产主管,在刘进的组织带领下,公司改善了洗泵浦/搅拌机废溶剂回收利用,改造前废溶剂发生量约每月5300千克,改造后废残渣发生量约每月1020千克,月效益超过4000元……

  “这些改造主要是为了改善生产作业环境、减少人力投入,同时提高部分作业的智能化水平。”刘进说,“我们始终坚持‘取自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理念,通过环保改造和设备升级,全力实现零排放目标。”

  “作为一名工人代表,我坚持把履职视角聚焦在一线工人。”刘进表示,他心里始终放不下的,是工人代表的身份。接下来,他将牢记初心使命,密切联系人民群众,聚焦产业工人实际困难,坚定扛起身上的职责,不辜负产业工人和人民群众的期望。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