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怎么看?
12月23日至25日,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安排,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本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驻粤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国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为充分发挥代表专业特长,切实增强活动实效,组成4个专业视察组,围绕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分赴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阳江、湛江等8个地市开展视察。其中一个视察组来到深圳、东莞,代表就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主题,深入基层收集广东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鲜活素材,为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做好准备。
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
建议完善书院制
加强专业性引导
“书院制是如何培养本科生的?”“学生在书院里都干些什么?”“学生跟书院、导师的关系有多紧密?”走进南方科技大学和深圳理工大学,不少代表对学校创新书院教育体系表示好奇,纷纷提问。
“过去报考志愿由于掌握信息有限,入学后才发现专业不合适,有些学生被动地选择转专业等方式来调整,如今学校采用书院制的方式相当于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机会。”听了学校的介绍,全国人大代表、省民族宗教研究院副院长杨丽婷说。
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在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开展视察。
“学生对专业认识、职业认识比较有限,上手后才了解是否适合自己,只有选对了专业才能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全国人大代表、省机械技师学院技能竞赛与师资培训科教师杨登辉深有感触,“书院制就像个大社区,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用1年时间慢慢了解专业、了解导师,最后再结合自身情况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实现双向奔赴。”
书院制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解专业、选择专业的过渡期,也为学生提供了认知、情感、社会性多维度成长的机会。全国人大代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罗丹留意到香港理工大学书院厨房里学生使用过的酱料厨具:“可以看出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社群生活,书院制作为新生适应性教育的一种形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在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开展视察。
书院制教育模式的发展也需要不断优化完善,杨丽婷认为理工科或其他需要对专业知识积累要求较高的学科,在大一阶段需要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引导,“这就要求学术导师和生活导师做好配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和建议,才能帮助学生实现‘宽而深’的转变”。
调研深圳大学图书馆智慧化建设后,罗丹现场“取经”。她建议相关经验可以向各个高校推广:“我看到深圳大学应用的现代化密集书库,正好能解决学校扩建资金和用地难题。”
呼吁搭建 校企双向对话沟通平台 机甲大师、少儿编程、3D打印、烹饪、击剑、陶艺……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和东莞市南城商务区北部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艺术、体育、科学教育等课程。 “20多年前我上高中才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第一次体验pascal编程。”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大湾区空天信息研究院总工程师周斌感慨,“现在初中生甚至小学生就已经开始接触编程、体验无人机无人车控制和工业自动化了,学生对科学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开阔了眼界。” 罗丹总结办好高质量教育,关键一个字在于“真”:“炒菜是真,乐队是真,玩无人机也是真。要让孩子从书本,从虚拟世界走出来,对真实的世界产生兴趣。” 在培养多元兴趣的同时也应打好科学素养基础。周斌建议:“中小学教育仍应以实践探索和科学思维等科学素养培养为主,避免过早的职业化教育,这有利于培养高水平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在南方科技大学视察。 如何办好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成了座谈会上代表关注的话题之一。走访东莞市轻工业学校过程中,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桑达无线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软件测试组技术主管陈淑贤发现,学校紧贴当地轻工业企业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 “想要真正实现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需要学校在设置专业时与当地产业相契合,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实现校企良性互动,让企业帮助培养人才。”杨登辉说。 从企业角度,陈淑贤也提出建议:“学校和企业应当搭建起对话沟通平台,加强双向交流。企业可以主动向学校分享行业发展趋势,同时也可以多提供实践学习基地,用真实工作场景引导学生更好地将理论实践相结合。” 全国人大代表视察组来到东莞理工学院。 罗丹一边调研一边做笔记,她记下最多的是学校办学投入数据。“当年深圳‘卖掉裤子也要建设深圳大学’的豪情,是对教育的决心和远见。深圳的高质量发展走过了要素升级、结构优化两个阶段之后,正在依靠优质教育完成动能升级这一更高阶段。可以看出,对教育的投入是中长期回报但也是回报率最大的。”她建议,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允许适度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教育的范围,甚至考虑设计教育发展专门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