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张恒:扎根乡村沃土,为“三农”发声
早春时节,漫步在揭阳市揭西县坪上镇潭角村,阵阵梅花香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平坦的道路通往家家户户,路两边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全国人大代表,揭阳市揭西县坪上镇潭角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恒说:“春踏青、夏戏水、秋登高、冬赏梅。不同时节到我们潭角走一走,可感受到不一样的田园风光。”
△张恒。受访者供图
2020年,张恒辞去外地稳定的工作,毅然回到家乡潭角村。同年9月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他把目光聚焦到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产品上,希望通过盘活当地优势资源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过上更好日子。
为了准备今年两会的建议,张恒已经做了大量的走访调研。“我来自农村,熟悉、热爱这片土地,希望自己能为乡亲们做点事。”他建议,从做好规划设计、强化人才培育、完善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发力,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做优做强、提档升级,实现人人有致富门路,户户有增收项目。
心怀乡土情结走上“新路”
自2011年大学毕业后,张恒在外打拼多年,后定居中山,过上了稳定的生活。“我从小在田间地头长大,一直有着浓浓的乡土情结,对生我养我的潭角村感情很深,就想到把在外地的见识和经验带回家乡。”他说。
2020年8月,在家人的鼓励和支持下,张恒辞去外企的工作,回到家乡参加村“两委”换届选举,由此走上了一条“新路”。他许下承诺,将为潭角村打造一条“生态”与“富民”共赢发展的道路,带领村民致富增收。立下这个目标之前,他有过一番细致的思考。
潭角村是远近闻名的青梅之乡,每逢寒冬腊月,这里大片梅花相继盛放,梅花似锦,梅香四溢。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张恒带领村民盘活用好这一特色资源,把古树公园、文化长廊、观梅栈道、万梅谷等串联成线,走农文旅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路子,打造四季全时全域的“网红村”,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前来游玩打卡。
“如今,村子美了,人气旺了,乡亲在家门口就可以挣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说起潭角村这些年的蝶变,张恒言语中满是自豪感。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后,如何让家乡发展得更好,仍然是张恒最关心的问题。去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河源至揭阳铁路规划建设”的建议。“项目的建成将显著改善揭西县的区位条件,不仅能提高沿线工业园区利用率,盘活土地资源,还有助于特色优质农产品走向更广阔市场。”张恒说。
2023年8月,国家铁路局在答复中表示,下一步将结合《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会同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铁路企业,深入研究该项目。
△张恒。受访者供图
聚焦“三农”发展履职建言
近一年来,张恒积极参与省市两级人大组织的集中视察活动,调研足迹遍布全省多个地市。他的履职之路,始终伴随着自己对于“三农”发展的思考。
“我在珠海、佛山、汕头等地走访时,发现当地注重做好村庄规划设计,包括如何统筹村庄的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布局,如何科学合理地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等。”张恒认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特色文旅,推动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长远系统的规划设计,“我要把外地有益经验带回去,让潭角村的‘美丽经济’持续焕发新活力”。
在走访调研和实际工作中,张恒还注意到,随着一系列鼓励性政策出台,青年人才下乡返乡兴乡渐成常态。“在潭角村,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成立了青梅协会,推动传统青梅产业从采摘出售向深加工转型。”他建议,政府有关部门从人才培训、职业发展、职称评定等方面,进一步健全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和政策体系,鼓励更多高素质青年人才返乡、留乡,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当前,部分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仍不完善,影响了青年人才回流的积极性。”张恒表示,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在乡村交通、水利、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适当给予政策倾斜,持续夯实资源向农村汇聚、人才向农村集中、产业向农村辐射的基础条件,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和美。
记者手记
怀揣热爱,奔走在田间地头
听河水叮咚,看河谷间稀疏散落的瓦房,观郁郁葱葱的梅林;眺望远山近水,仿佛是畅游在水墨画之中……这是张恒对于家乡的描述,从中不难看出他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在潭角村的田间地头,人们总能看到他风里来雨里去的忙碌身影。
这些年,从放弃外地的稳定工作回到家乡,到带领乡亲们发展特色产业,再到全国两会上提交建议为“三农”发声,扎根乡村沃土的张恒始终目标明确:要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好。
他说:“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基层代表,就要多流点汗,鞋子多沾点土,村民心里装什么事,我就应该做什么事。”始终植根群众,始终和乡亲们想到一起、做到一起,张恒收获了大家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