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履职 > 代表工作

全省12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集中履职 “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号角响彻南粤大地

时间:2023-09-01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全省12万多名五级人大代表集中履职,“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号角响彻南粤大地

广东实践精彩诠释全过程人民民主

  山水万程,步履不停;为后代计,为长远谋。

  今年7月,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全省四级人大联动、五级代表行动,开展为期一个月的“绿美广东 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主题活动,全省共有12.4万余名人大代表参加活动,一批生态保护、人居环境、绿化美化和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得到及时回应和有效解决。

123.jpg

2023年“绿美广东 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上,五位人大代表作表态发言。南方日报记者 张冠军 摄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重要一年,也是我省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的第一年。省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主题开展五级人大代表集中履职活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举措,是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的实际行动,是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广东实践的生动体现。

  起而行之,奋楫而上。面向未来,广东各级人大代表将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以扎实履职成效推动我省人大代表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紧扣中心大局▶▷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勇担当勤作为

  湖面如镜,鹭鸟飞翔。7月25日,广州市海珠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前往广州“绿心”海珠湿地调研,了解智慧湿地建设项目、自然教育学校、十里水陆联通路、水鸟栖息地建设情况,围绕“切实加强湿地保护、利用和修复”主题召开意见建议征集座谈会。

  人大代表是党和国家机关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调动代表履职积极性,促使代表作用充分发挥,是新时期人大工作的重要课题。

  今年初,省人大常委会高起点谋划,把落实省委中心工作作为履职的重中之重,紧扣中心大局,确定“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作为今年代表集中履职活动的主题,作为新一届省人大常委会开局之年履职的重要内容,积极研究推进。

  4月,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印发工作方案,对全省代表主题活动作出统一部署,明确重点了解全省各地落实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的情况,以及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情况,找准工作薄弱环节,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同时,延续“1+N”模式,要求各地结合实际,选取1至2项在本行政区域内有共性、可共推的项目开展主题活动。

  7月3日,省人大常委会在广州市帽峰山森林公园举行代表主题活动启动仪式,省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对高质量开展好代表主题活动进行动员部署,号召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争当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传播者、践行者、护航者。

  活动现场,省人大代表周睿东宣读了“绿美广东 代表行动”倡议书,全国、省、市、县、乡镇五级人大代表区燕明、黄山、阮琳、鄞珊、杨仲坤依次作了表态发言。

  此后,省人大常委会向全省13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发出倡议书,市县乡三级人大迅速召开新闻发布会、举行启动仪式等广泛宣传发动,形成集中推进主题活动的良好态势。

  “家乡红树林的海鸟越来越多,环境越来越好了。绿美江门生态建设对于广大市民而言,是很实在的福祉。”省人大代表赵德伦建议,政府要加大引导和宣传,让更多人参与到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来,携手共建宜居家园。

  “头雁”振翅,“雁阵”高飞。全省各级人大代表中的领导干部带头参加活动,带头推动解决问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中,省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到韶关调研生态建设情况,在代表联络站听取五级人大代表意见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也都赴有关地市参加活动。

  深化上下协同▶▷

  各级代表同频共振齐发力见实效

  “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必须率先垂范,引领更多群众参与绿美鼎湖生态建设中,让家园更美丽、幸福感更强。”肇庆市人大代表谢达洪的话掷地有声。

  7月11日,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人大组织部分市区镇三级人大代表,到依坑二龙布村、富廊村和莲花截洪渠二期了解生态环境建设和水体工程综合整治情况,随后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还举行义务植树活动,为富廊村小公园添上一抹绿意。

  这是人大代表聚焦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一线履职的生动剪影。连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下,在市县乡三级人大的具体实施下,全省四级人大密切协同、上下联动,精心组织我省五级人大代表深入基层一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履职活动,形成全省上下齐心协力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的工作格局,让人大代表“我为民、我履职、我行动”号角响彻南粤大地。

  聚焦主题主线,多管齐下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省人大常委会在今年已制定森林保护管理条例基础上,组织部分省人大代表参加生态环境教育条例、城市绿化条例等立法调研,开展森林法及我省实施办法实施情况、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等监督工作。

  同时,市县人大广泛组织人大代表开展生态建设领域专题调研,围绕森林质量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面爱绿植绿护绿提升等方面,形成调研报告230份,提出意见建议2168条。

  植树添绿践初心,人大代表在行动。据统计,珠海、汕头、韶关、清远、云浮等市积极打造“人大代表林”,人大代表带头认种认捐认养各类乡土树种累计达4.9万株,起到良好的示范效应。

  省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李茂停介绍,接下来,省人大常委会计划与韶关、梅州、云浮3市人大常委会共建“人大代表林”,倡议全省各级人大积极营造主题林。

  记者还注意到,这次代表主题活动启动正逢我省森林保护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各级人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下基层送法、摆摊宣传等活动,为条例实施营造出良好氛围。

  回应社会关切,真招实举推动破解群众急难愁盼——

  天下之重,莫重于民生;天下之大,莫大于民心。

  7月28日,为促进政府更好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佛山市南海区人大代表就“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提升政务便民水平”推进情况,约见了南海区政府五个职能部门负责人。

  阳江人大代表通过“智慧人大”信息平台,对村民反映的沟渠堵塞的意见,快速响应、督促办理,7月15日疏通工程已完工。

  全省各级人大围绕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安排,紧扣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充分用好“1+N”主题选取模式,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开展主题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各级代表广泛深入察民情、听民意、聚民智,做到群众有所呼,代表有所应。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广东答卷——

  7月,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1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围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公共绿地建设、城市绿化管养、滨水空间管理等工作进行走访调研,监督推动上华站河涌清淤、南顺第二联围绿道分隔带建设等工作,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

  成事之道,贵在力行,重在履事。

  代表主题活动期间,全省各地认真做实“规定动作”,积极探索“自选动作”,发挥人大代表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主力军作用,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代表活动,汇聚了联动履职的强大合力。

  人大代表联络站是代表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目前,全省共建成线下代表联络站12621个。代表主题活动期间,共有96524名代表依托线下线上联络站接待群众135145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6014条,较好发挥了“民意窗”“连心桥”“监督岗”等作用。

  构建长效机制▶▷

  推进常态化履职护航“绿美广东”

  “油茶树第几年开始挂果?”“这个示范点栽种哪些阔叶树种?”……7月19日至20日,在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下,在梅全国、省人大代表深入梅畲快线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点等地调研,广泛听取民意,形成代表建议。

  作为基层干部,全国人大代表、梅县区丙村镇芦陵村党支部书记叶继联最关注乡村产业振兴。“培育乡村特色产业,要坚持因地制宜,建好产销对接平台。只有农产品卖得出、卖得好,真正打通销售环节,才能让农民更好扎根农村、发展产业。”第一次参加代表主题活动的他说。

  今年是省人大第六年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经过这些年的探索实践,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在7月份集中开展主题活动,已经成为新时代广东人大代表工作的特色品牌,为推动省委中心工作落地落实贡献了智慧力量,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立了长效机制,全国人大常委会连续5年推广广东这一经验做法。

  奋斗者的前方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接下来,全省各级人大将持之以恒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展现新作为,围绕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接续发力、久久为功,始终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建立各级人大护航“绿美广东”长效机制——

  李茂停介绍,针对主题活动期间代表和群众反映的一些地方存在林业部门“单打独斗”、社会力量参与积极性不够、全民义务植树形式有待创新等问题,将创新各级人大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制度机制,由省人大常委会牵头,出台有关指导意见,把代表主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固定下来,在全省人大系统常态化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的履职工作。

  “我们希望能进一步激发全省13万余名人大代表的表率作用,带动全社会更好行动起来,自觉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李茂停说。

  同时,对主题活动中代表提出的建议和群众反映的问题,我省各级人大将强化跟踪督办,结合人大履行环境资源保护立法、监督职责狠抓落实,为推动广东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更优美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持续打造代表集中主题活动品牌——

  李茂停表示,针对代表主题活动期间,各级人大代表反映的参与活动形式有待进一步拓展、代表联络站二维码等线上运作新模式有待进一步推广等情况,省人大常委会将深入研究,指导各级人大创新代表主题活动方式,扩大群众参与代表主题活动广度、深度,强化代表联络站线上征集社情民意功能,持续扩大实效性和影响力,把广东“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品牌擦得更亮。

  全方位加强代表工作能力建设——

  “我们将以新一轮机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加强和改进我省人大代表工作的顶层设计、工作机制和具体举措,丰富和拓展代表闭会期间履职活动,持续推进代表建议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依托数字人大加快建设代表一体化履职信息化平台,支持和保障代表积极依法履职。”李茂停说。

  绿水青山织锦绣,满目盛景尽斑斓。

  时下,放眼南粤大地,生态文明建设的“绿意”正浓,这一幕幕迷人图景背后,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见证了我省各级人大的担当作为。为发展献策、为民生建言,人大代表履职永远在路上。

  数读

  ●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共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8478件,形成代表建议6042件,当月推动解决19423件,占比68.2%;

  其中,反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方面的意见建议11223件,形成代表建议2691件,当月推动解决7901件,占比70.4%。

  ●全省各地共有11984名担任领导职务的代表参加活动,其中各级党委、人大、“一府一委两院”正职领导4065名。

  ●全省共有9731个代表小组开展12854次活动,其中组织专题调研3608次,44022名代表参加;

  组织视察3667次,49606名代表参加;组织执法检查633次,6994名代表参加;

  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460次,5200名代表参加;7373名代表向选民报告履职情况,67722名选民参加。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基层沃土“生根开花”

  聚焦中心主题,结合本地实际,全省各地各级人大扎实开展代表主题活动,积极营造“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全民氛围,不断丰富和拓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广州

  代表“随手拍”反映社情民意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了“用好本土野生植物,打造绿美广州家园”、“五级人大代表联动,千家民营企业调研”、村级环保设施专题调研等3个专项活动。注重创新形式,拓宽渠道,鼓励人大代表通过线上联络站、代表“随手拍”等渠道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

  深圳

  “晒”出创新案例

  分享创新经验

  作为深圳人大代表活动月的一项重要内容,7月27日至28日,深圳市第五届基层人大创新工作交流推进会举行,不仅深圳基层人大创新案例又“上新”,原来的“老”案例还不断推出“升级版”,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人大创新案例集中亮相,丰富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

  珠海

  开展“相约周二”联系群众活动

  珠海市各级人大设置“相约周二”接待人民群众活动,组织代表深入镇街、社区、企业、学校、家庭,在街头巷尾、公园里、榕树下与群众开展拉家常式的交流互动。据统计,共有1233名五级人大代表进站开展活动,收集群众意见349条,已推动解决284条,问题解决率81.38%。

  汕头

  搭建政企“互通桥”

  依托潮南区印染中心和澄海区玩具行业,汕头首个园区代表联络站和行业代表联络站在7月设立,搭建政企之间的信息沟通桥梁。在两个联络站首次活动中,驻站代表围绕产业发展实际,就政策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进行探讨,形成意见建议20件,全部转交相关部门研究办理。

  佛山

  组织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

  佛山市各级人大共组织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10次。其中,为加强围蔽空间整治工作,三水区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以人大代表身份,组织约见三水区交通运输局负责同志,要求该局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切实解决围蔽空间内部的脏乱差问题,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韶关

  打造“人大代表林”

  韶关市始兴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我为绿美韶关添新绿”活动,打造出辖区第一片“人大代表林”;调研检查古树名木保护情况,收集加大古树名木普查力度、建立完善保护机制、讲好“古树故事”、打造古树名木保护示范项目等各方意见建议9条。

  河源

  开展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调研

  河源市各级人大采取“1+N”模式开展活动。其中,东源县人大围绕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建设美丽圩镇等15个民生事项开展专题调研;紫金县人大常委会依托绿美紫金生态建设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珍稀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调研,引导全社会形成保护古树名木的合力。

  梅州

  布局特色联络站建设

  梅州人大以金色、绿色、红色“三色”为理念布局特色联络站建设。其中,在全市工业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增设人大代表联络站,突出服务实体经济的“金色”;在有基础的镇、村设立现代农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突出服务乡村振兴的“绿色”;在红色文化浓厚地区打造特色人大代表联络站,突出服务苏区发展的“红色”。

  惠州

  以“代表主题活动+”形式履职

  惠州市各级人大以“代表主题活动+”形式履职。比如,惠城区人大在桥东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开展第六期“代表说法”,该期“代表说法”在桥东街道的线上人大代表联络站进行了播报;利用“桥西人大代表云家”微信小程序接待群众,让代表履职向“全天候”即时“云”模式升级转型。

  汕尾

  开展美丽圩镇专项监督检查

  汕尾市采取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方式,设立五个监督检查组,对全市51个镇街落实美丽圩镇建设攻坚行动开展全覆盖实地检查,重点检查美丽圩镇“七个一”规划建设情况以及镇(街)容镇(街)貌、环境卫生、风貌提升、生活污水治理、雨污分流、“三线”治理等,助力提高美丽圩镇建设品质。

  东莞

  为口袋公园建设出招

  各镇街人大发挥代表联络站载体和平台作用,推动东莞进一步绿起来、美起来。其中,横沥镇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该镇2023年民生实事项目口袋公园建设情况,代表们为口袋公园建设出招,推动民生实事项目办好办实,为建好管好绿色休憩空间献计,打造贴近群众生活的城市微空间。

  中山

  开展“代表请您说”活动

  中山市统筹安排四级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其中,黄圃镇依托香山号人大代表直通车代表联络站开展“代表请您说”活动,听取选民群众对绿美生态建设、水污染治理、工改、城乡人居环境整治等方面的意见建议。共接待群众70人次,收集群众各类意见建议34件。

  江门

  开设人大代表直播间

  江门人大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各级代表集中进站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其中,蓬江区白沙街道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开设“蓬江民声”人大代表直播间,实现群众声音在“云端”交汇,使“人大代表当主播,直播间里向群众汇报”成为代表联系群众新方式。

  阳江

  探索“人大代表+网格员”模式

  阳江市各级人大着眼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办理民生“微实事”113件。其中,阳春市积极探索“人大代表+网格员”工作模式,通过组织辖区内各级人大代表进驻城市社区担任网格员的模式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努力推动解决社区治理热点和难点问题。

  湛江

  2000多名代表“逆风而行”

  代表主题活动期间,恰逢台风“泰利”正面袭击湛江,湛江市2000余名各级人大代表“逆风而行”,投身防风抗风和抢险救灾工作。台风过后,各级人大代表迅速投入协助灾后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生活秩序等工作,筑牢防台防汛“安全堤”,丰富了代表主题活动内容。

  茂名

  开展多项专题活动

  茂名市人大各专委、常委会各工委结合自身职能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执法检查活动。其中,法制工作代表履职平台的市人大代表开展《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立法调研活动,实地调研信宜市镇隆镇鉴江红糯古荔枝群、千年高山榕古树保护情况。

  肇庆

  加快解决民生“微实事”

  肇庆市端州区人大常委会把群众关注的水环境综合整治、古树名木保护以及街心公园、城区口袋公园、“村改居”社区公园绿地建设等12个民生问题作为主题活动重点解决的民生实事,联合检察机关力量共同督促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积极作为,加快推动解决民生“微实事”。

  清远

  开展代表携手社工行活动

  清远市人大常委会鼓励各级人大因地制宜,打造活动亮点。其中,清城区人大开展人大代表联络总站接待活动,结合街镇人大特色工作进站,深入开展代表携手社工行、夜间接待、广清产业园和中小企业人大代表联络站相关活动,推动人大代表深入基层,接待和走访群众。

  潮州

  打造“湖边听声”代表活动平台

  潮州各县镇人大立足各地实际,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其中,湘桥区人大常委会打造“湖边听声”代表活动平台,结合“一月一主题”系列活动,组织各级代表建言献策,推动构建“八山四水三点两带”绿美湘桥生态建设新格局。

  揭阳

  组织人大代表进校园上课堂

  揭阳各乡镇人大通过形式“活”起来,推进代表“动”起来。揭西县塔头镇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进校园、上课堂,围绕“绿美”主题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引导师生主动参与到绿美揭西建设中;揭西县五经富镇人大组织代表“组团”赴外地,学习农业特色经济等方面的经验做法。

  云浮

  开展大江大河保护洁净行动

  云浮各级人大紧紧围绕实现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目标,就“保护大江大河保护洁净行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共走访群众500多人次,收集群众意见300多条,形成代表建议20条,为推动全市河湖面貌焕然一新献策献计,推动“河长制”得到更好落实。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