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在“产业一线”出谋献力
组织人大代表进站履职,为城产融合发展规划建言献策;深入企业工厂开展调研,触摸产业发展脉动;投身产业发展一线,助力产业提质增效……连日来,梅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开展主题活动为契机,认真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广泛凝聚代表力量,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为梅州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为产业规划献“金点子”
“建议结合梅州生态发展区定位,布局发展绿色低碳环保的城市产业,重点发展总部经济、人工智能、现代物流、休闲运动等产业”“建议对规划范围内的特色古民居进行微改造,打造特色高端民宿,深度做好文旅融合文章”……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日前,在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中心代表联络站、梅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会议室,两场关于《广东省城产融合发展示范区(梅州)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的征求意见座谈会先后召开,全国、省、市、县、镇五级人大代表和部分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紧紧围绕规划内容,结合当下产业发展趋势,踊跃建言献策,现场气氛热烈。
除此之外,梅州市人大常委会还多次组织市政府及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到规划区域实地调研,聚焦城市产业规划布局,现场挂图研判,提出意见建议。
代表们用脚步丈量城市、用心思考建议,提出了“利用联芳楼古民居群及周边空地,结合年轻人消费需求,建设非标商业街区,大力发展露营经济、房车经济”“对梅江区水白中学进行扩容提质,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产业,擦亮梅州文化之乡品牌”等涉及产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通过进站履职、实地调研、座谈交流多种形式,梅州市人大常委会共收集到五级人大代表提出的相关建议32条,经汇总整理后转交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助力完善城产融合发展规划。
为产业发展找“好法子”
7月梅州,蝉鸣盛夏。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梅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实体经济发展、“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期间,代表们走访最多的就是企业。代表们先后走进广东海思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在车间一线感受新质生产力强劲的脉动。
在梅州高新区的企业生产车间,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项工作。“欣喜地看到园区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而且制造升级‘智造’,技术含量满满。”省人大代表、梅州大堤管理处总工程师冯玲认为,产业园区是经济建设的主阵地、主战场,建议产业园区加强龙头企业上下游配套建设,打造“产业园就是产业链”。
一路走来,省人大代表、梅州亿天孵化器运营有限公司人事主管陈艳红对企业以“新”提“质”有深刻感触。“企业以技术赋能,增加产品竞争力,扩大产品市场,这也有效带动当地就业。如梅州市神牛摄影器材有限公司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30多项产品专利,在岗工人700余人,二期又准备招聘几百人,让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陈艳红说。
良好的营商环境赋能企业增长。“为什么会落地梅州?”“服务是否有要改进的地方?”……每走访一处企业,代表们都认真与企业负责人交流,探寻梅州服务吸引企业落户背后是否有值得推广的经验。省人大代表、梅州安吉工艺有限公司生产部业务主管卜永光建议,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法律服务,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为科技兴农蹚“新路子”
梅州是传统农业大市。近年来,梅州大力推动科技赋农,为传统固有的农业生产模式注入了新活力。梅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组织来自农业界的人大代表外出调研、学习先进经验,引导他们积极投身智慧农业发展,为科技兴农蹚“新路子”。
省人大代表、兴宁市源清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雪莲就是个“科技新农人”,她的智慧农业基地充满了“黑科技”。大棚里,传感器实时监测着土壤和空气的各项数据,无人机在空中来回穿梭进行精准施肥和灌溉。“现在动动手指,就能远程管理农田,既省力又高效!”她笑着说。
在兴宁市龙田镇羊岭村,金绿鸽业有限公司的种鸽养殖工人用手腕上戴着的5G物联感知手表“嘀”一下鸽笼上的设备,产蛋、喂食、生长数据便在手机端平台实时显示。梅州市人大代表、梅州市金绿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伟波对运用于兴宁鸽产业的科技如数家珍。“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公司打造了一套大数据展示平台,鸽子生长状态等相关信息一览无余。”陈伟波介绍道。
新兴产业是山区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梅州坚持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积极培育新材料、先进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梅州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新兴产业发展开展调研,引导来自企业的人大代表积极投身新兴产业。
在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梅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开展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专题调研,并为企业宣传“百万英才汇南粤”“免费梅州”《梅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政策法规,助力企业发展。
在嘉元科技升级改造后的智能化生产车间内,随着一台台生箔一体机卷轴缓缓转动,一张张薄如蝉翼的铜箔沿着阴极辊滚卷而出。“铜箔的厚度可以测量,但技术的深度没有边界。升级改造的短期阵痛难免,但若失去技术话语权,连参赛资格都没有。”梅州市人大代表、嘉元科技董事长廖平元介绍,高端铜箔的国产化,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役。突围的关键,就是要把技术攥在自己手里。
正是有这样的危机感,廖平元带领团队通过技术改造、数智升级、研发产品等措施,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制造出更薄、更复合的新形态产品,不断实现新突破。2023年,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入选为广东首批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成功“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