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湛江:汇聚人大代表智慧与力量 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时间:2025-07-24 来源:湛江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

  汇聚人大代表智慧与力量

  助力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聚焦产业谋发展 履职尽责显担当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也是人大代表发挥作用的“主战场”。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响应省、市人大号召,发动和保障全市1.1万多名人大代表充分发挥特点优势,紧扣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将履职实践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深入产业发展、企业经营、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线开展调研,倾听诉求、提出建议,为助推湛江市加快打造绿色钢铁、绿色石化、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和蓝色海洋经济“四绿一蓝”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以监督之效打出

  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组合拳”

  当前,湛江正处于加快建设“四绿一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期,需要上下贯通、横向协同、共同发力。湛江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通过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围绕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项目落地、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新兴产业培育等开展监督工作,打好监督“组合拳”,对重点政策落地、重大项目推进、重要改革事项实施全链条跟踪督办。

1.jpeg 

在湛省人大代表开展小组活动,到遂溪县开展“聚焦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 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为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建言献策。

  今年以来,湛江市人大常委会主动融入市委中心工作,制定工作方案,明确7个调研课题,成立专题调研小组。调研组将经济界、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充实到调研工作中来,走企业、下基层,问需于企、问计于民、问政于岗。同时,详细分析不同产业存在的问题,形成专项任务清单,对所提出的任务专责推进、一跟到底、督办落实,以扎实的措施助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还将扎实做好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关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议案和建议的督办,推动承办单位实现重点办理一项代表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湛江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法治手段

  “护航”营商环境

  近年来,湛江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发力,聚焦营商环境建设中的难点、痛点、堵点,制定健全监督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拓宽监督途径,全力“护航”营商环境向好向优。如2025年对《湛江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条例的有效实施,促进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提升。湛江市人大代表、广东辉恒律师事务所主任钟志鹏直言,“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因此,要充分用好地方立法权,把地方立法工作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紧密结合,为企业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技术引领

  农渔产业转型升级

  水产行业是湛江传统优势产业,既承载着千年渔耕文明的深厚底蕴,更肩负着现代海洋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当前湛江水产行业发展的核心短板在于种苗供应不足。只有通过完善深加工体系、降低物流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才能实现全产业链增值。”在湛省人大代表、湛江市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秘书长岑坚认为,政府与企业要共同发力,进一步完善水产产业体系,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通过专项补贴或减免政策减轻企业经营负担,提升行政审批效率,加大对企业的定向帮扶,同时,要加强行业交流合作,规范海鲜预制菜管理,擦亮水产博览会的金字招牌,提升湛江海鲜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一片“小茶叶”

  撬动“大产业”

  在湛省人大代表、广东茗皇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丹始终奔走在弘扬茶文化、助推茶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科技的道路上,“要让茶产业得到长足发展,不仅要种好茶、制好茶,深入挖掘茶文化特色元素,赋予廉江茶叶更多的品牌价值。”李丹建议,茶产业发展要注重培育茶行业创新的土壤,强化人才培养,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提升茶农素质,提高茶企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推进茶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以茶兴业、以茶富民。

  科技赋能

  打造蓝色经济新“引擎”

  “推动海洋渔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湛江市人大代表、湛江湾实验室海洋装备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董阳泽建议,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大量的时间、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支撑,湛江要尽快建立稳定的研发投入机制,为海洋牧场建设注入长足动力。他表示,将继续为湛江建设海洋牧场鼓与呼,推动成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让科研成果和产业需求的衔接更加紧密,催化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助推现代渔业更加规范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向新向绿向智

  推动糖业产业加速焕新

  “要推进湛江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更加积极拥抱科技,将绿色生产思维和智能化技术融入农业生产与经营的各个环节。”湛江市人大代表、广东金岭糖业集团副总裁林森坦言。为破解传统制糖产业能耗高、蔗农收入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等行业痛点,林森带领金岭糖业联合湛江生物质发电公司开展创新实践,将蔗渣转化为生物质发电能源,实现了将甘蔗从“吃干榨尽”到“绿能反哺”的产业升级。她说,“目前,我们建设的5万亩甘蔗良种基地,通过数字化种植管理将亩产提升8%以上,火龙果、菠萝、芒果等热带水果的深加工链条也初显成效。因此,要注重发展糖业新质生产力,用科技赋能,积极推进糖料蔗良种培育和推广,不断延长糖业产业链,提高产业经济效益。”

  据了解,该企业将进一步推动甘蔗渣、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全产业链开发,联合科研机构攻关生物质能高效转化技术,形成“农业种植-能源生产-生态循环”的闭环模式,推动特色现代农业与绿色能源产业深度融合,为湛江产业绿色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