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香洲:一届当代表 终身为人民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往届人大代表。他们虽不再履行代表职责,但仍然是联系人民群众、助力基层治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怎么更好发挥往届人大代表的作用?2023年以来,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按照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指导意见,以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建立往届人大代表信息库,把近200名珠海市香洲区十届人大之前的往届人大代表在各联络站登记造册,通过邀请他们旁听会议、听取意见、分享经验、参加活动等方式,号召往届人大代表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倾心投入民生实事,当群众“贴心人”,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一张张“问题清单”变成了群众的“幸福账单”。
听民声 做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员” “这些破损的路面终于都修整好了,开车再也不怕颠簸,走路也不用小心翼翼了。多亏人大代表把我们‘小诉求’变成了‘大工程’!”看着新铺的路面,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香凤社区居民叶先生感慨道。 据悉,这条引发群众怨气的“揪心路”位于香凤社区邮政公司宿舍楼下的停车场,因产权归属复杂,长期陷入“无人管”境地。车辆反复碾压导致路面塌陷,每逢雨季便形成“连环水炸弹”,严重影响居民日常出行。属地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与区城市执法局等部门与邮政公司曾多方协调解决,但每次仅能对路面做小修小补,未能根治顽疾,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路面的砖破损好久了,别说开车颠簸,就连走路都很容易摔,听说情况还比较复杂,‘谁来修、谁来管’还是个大问题呢!”2023年8月,珠海市香洲区九届人大代表曾秋铃带着香凤社区居民的“心声”来到了香湾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曾秋铃在反映群众意见后,向联络站建议,让人大代表和群众共同参与到路面施工监督工作中,确保路面质量,同时由邮政集团加强后期路面管养工作,增设道闸规范停车秩序,做好路面养护,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香洲区人大常委会香湾街道工委迅速启动“代表履职直通车”,先后多次组织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并邀请曾秋铃等往届人大代表以及律师作为特邀人员参与调研,采用“代表约见+法律论证”模式厘清权责。历时两个月,在各级人大代表的推动下,最终商定出“居民——企业——政府”三方集资方案,并由邮政集团制定管养方案,做好后期维护工作,使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经过8个月攻坚,该项目现已完成整改并投入使用,邮政公司宿舍楼停车场坑洼路面得以焕发新颜。 这是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发挥往届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优势,推动解决人民群众难点问题的履职日常。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以来,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发挥往届人大代表优势作用的方法路径,采取“四步法”,搭建发挥往届人大代表优势作用平台。具体路径为:第一步,设立“代表之家”,将全区10个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统一加挂“代表之家”,为各级各届人大代表提供学习培训、交流互动、展示风采的场所和服务,让往届人大代表有联系群众发挥作用的平台。第二步,向全区各级往届人大代表发出《“一届当代表终身为人民”倡议书》,引导往届人大代表继续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倾听人民群众意见建议。第三步,召开座谈会,凝聚人心共识。往届和现届的人大代表形成合力,共同为助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第四步,建立信息库,形成往届人大代表名册。“代表之家”根据往届人大代表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情况、现实表现、特长爱好和个人意愿等梳理基本信息,进行一对一邀请,在各联络站登记造册并颁发“特邀联络员”工作证件,便于其参加相关活动。 “落实办好民生实事最考验一个人的韧劲,即使我现已不再担任人大代表,也会充分利用人大代表联络站继续密切联系群众,及时收集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做好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员’。”曾秋铃说。 察民情 当密切联系群众的“联络员” 为夯实发挥往届人大代表优势作用的基础,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建章立制,通过印发《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关于探索开展发挥往届人大代表作用的工作方案》《关于推进全区人大代表“家站点”建设进一步提升代表履职质效的意见》,对往届人大代表的联系对象和范围、联系方式和内容、作用发挥和服务保障、家站点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我们也完善了意见建议转办机制,对往届人大代表收集的社情民意,进一步加大研究处理力度,对能够即时答复或经咨询后可以即时答复的,当场答复;对需要转交处理的,通过现届人大代表提交办理;对一些普遍性的问题,组织现届人大代表深入调研,形成议案建议,推动从法律或政策层面予以解决基层实践,增强人大代表的履职实效。”香洲区人大常委会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香洲区人大常委会的倡议和鼓励下,不少往届人大代表即使卸任职务,仍以群众积极分子的身份主动助力人大代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在推动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 例如,香洲区九届人大代表呙中晖,退休前是香洲区凤山街道春晖社区工作人员,她凭着扎实的群众基础和对社区情况的深入了解,总能精准把握群众关切,为社区发展献计献策。2024年盛夏,登革热进入流行高发期。为有效降低传播风险,春晖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了“相约周二”走访活动,排查隐患。呙中晖作为特邀人员参加活动,她凭深入实地走访排查蚊虫滋生黑点,与物业服务人员深入探讨小区防蚊措施落实情况。走访中,她敏锐地发现部分区域因排水系统老化存在积水隐患后,主动与物业共同探讨改善方案,并持续跟进整改落实。 在香洲区前山街道,从圆明纵路下水管网堵塞的“老大难”,到高奇街路灯安装的“照亮工程”;从前山市场群众如厕难的“关键小事”,到香洲区人民医院门口大榕树阻路的“出行梗阻”……往届人大代表们察民情、聚民智,积极为人大代表履职和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推动一项项民生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如今,香洲区10个镇街“代表之家”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发挥往届人大代表优势作用的方式方法,实现了往届人大代表社区全覆盖。2023年以来,香洲区人大常委会邀请往届人大代表与现届人大代表,共同参加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和相关的代表活动,共邀请各级往届人大代表分享履职经验47人次、参加立法调研17人次、执法检查31人次、专题调研97人次、集中视察54人次。往届人大代表先后为29条代表建议提供重要参考意见,广泛形成了“一届当代表,终身为人民”的理念。 展所长 化身普及政策的“宣讲员” 为让惠民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飞入寻常百姓家”,往届人大代表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主动担起政策宣讲重任。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热潮中,香洲区九届人大代表,珠海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研究员、总农艺师容标,在2023年7月走进“人大代表之家”,化身“宣讲员”,开设家庭绿植养护公益讲堂。活动现场,容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各类绿植的养护技巧,将生态环保理念与实用知识传递给群众,起到了很好的宣讲效果。 往届人大代表积极参与香洲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法律宣传活动。 在“12·4”国家宪法日暨法治文化系列活动中,香洲区九届人大代表曾玉玲深入企业工厂,通过互动答题、案例讲解等形式向一线工人普及宪法知识。她创新采用“以案释法”模式,结合劳动纠纷、安全生产等典型案例,帮助工人理解法律条款,增强维权意识。同时,她主动收集工人对立法工作的建议,推动搭建人大代表与群众间的常态化沟通机制,助力基层法治建设。 往届人大代表虽任期已满,但始终以“桥梁纽带”之姿扎根群众沃土。他们凭借着深厚的履职经验与广泛的群众基础,主动融入基层治理网络,在政策宣传中传递“群众心声”,在议事协商中凝聚“社会共识”,在矛盾调解中搭建“共情桥梁”,在民生服务中厚植“信任根基”。通过常态化参与社区议事、联动化推进项目共建、动态化反馈社情民意,往届人大代表既能以“过来人”的智慧为新任人大代表提供履职参考意见,又能以“贴心人”的姿态助力政府决策更贴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