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法治日报 | 立足南粤特色 彰显立法担当 茂名市人大常委会以良法护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时间:2025-05-22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到:

法治日报 茂名_副本.jpg

《法治日报》2025年5月20日06版

  台风、暴雨突袭时的科学防御,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守护,“城市伤疤”的生态蝶变……在广东茂名,一件件民生关切、发展要事,都在法治轨道上找到了破题良方。

  近年来,茂名市人大常委会立足地方特色,坚持“小切口”立法,以精准之策、担当之举,书写着“良法促发展保善治”的生动篇章。

  靶向解决发展难题

  立法方向如何定?茂名给出明确答案:人大主导,问题导向。在茂名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加强法规项目的统筹安排,彻底扭转以往“部门提、人大审”的被动局面,从“等米下锅”转变为“主动点菜”,以更具前瞻性和针对性的立法规划,为城市发展锚定法治航向。

茂名法治日报1.jpg

2024年7月,茂名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茂名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立法调研。茂名人大供图

  茂名地处广东沿海,台风、暴雨、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频繁“光顾”。直面这一严峻挑战,茂名市人大常委会果断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纳入立法项目,全力推动构建完善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提升城市灾害防御与应急处置能力,为群众筑牢安全屏障。

  “针对问题立法,立法解决问题”是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守的信条。化橘红作为茂名化州的金字招牌,不仅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更位列第一批岭南中药材保护八大种类之首,全产业链年产值超百亿元,是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然而,以次充好的乱象严重威胁产业健康发展。茂名市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积极推进化橘红保护和发展立法工作。2024年3月29日,《茂名市化橘红保护发展条例》经广东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审查批准。

茂名法治日报2.jpg

《茂名市化橘红保护发展条例》的出台,引领和推动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茂名人大供图

  该条例直击产业痛点,针对以次充好现象,创新设置质量安全追溯制度;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建立产品质量地方标准制度;面对网络侵权多发态势,构建地理标志日常监管与线上监管相结合的模式。条例施行后,成效立竿见影:全国首个化橘红博览中心、检验检测中心相继落成,9项地方标准发布,“化橘红产业智慧信息系统平台”等大数据平台投入使用。2024年,化橘红生产总值达115亿元,较立法前激增43亿元。

  立法过程中,利益平衡与部门协调是绕不开的难题。在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时,农村生活垃圾主管部门的界定问题,因上位法无明确规定且政府部门间分歧严重,成为立法阻碍。关键时刻,茂名市人大常委会领导主动作为,组织市政府分管住房建设、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召开协调会,经多轮协商,最终明确主管部门与责任划分,为法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

  回应群众殷切期盼

  茂名作为广东省农业大市、石化大市,立法任务繁重且意义重大。围绕市委“全产业链打造‘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以及预制菜产业)特色产业”的战略部署,茂名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百千万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关键领域精准发力。《茂名市化橘红保护发展条例》《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的出台,成功撬动化橘红、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220亿元;及时修订《茂名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将“一户一宅、建新拆旧、带图审批、现场办公、管好工匠、管住材料”的二十四字农村建房工作机制上升为法规制度,让乡村既有新房拔地而起,更展新貌新风。

  茂名拥有2200多年荔枝种植历史,是中国古老的荔枝种植核心区,古荔枝树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保护工作长期面临重视不足、普查登记不全、养护责任不明等困境。茂名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完善古荔枝树保护管理机制,压实养护责任,传承荔枝文化,提升全民保护意识,为绿美茂名生态建设注入法治动能。

  立足绿水青山,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生态文明领域立法。为保障500多万名群众生活用水安全,《茂名市高州水库水质保护条例》应运而生,推动水库水质从Ⅲ类提升至Ⅱ类,困扰多年的蓝藻水华问题得到有效治理;《茂名市露天矿生态公园保护管理条例》的施行,让昔日污水横流、废渣遍地的“城市伤疤”华丽转身,成为“网红旅游打卡点”。

  聚焦石化产业,茂名市人大常委会筑牢公共安全防线。《茂名市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填补上位法在装卸环节管理和执法的空白,实现危化品运输车辆监控全覆盖,超载违章率下降99.9%,超速违章率下降92.9%;《茂名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科学划定禁燃区,大幅降低石油化工企业爆炸、火灾风险。

  面对新业态新产业,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同样未雨绸缪。《茂名市新业态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职能部门职责,创新建立名录制度、分级管理制度,有效破解点播影院、民宿等场所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难题。

  夯实立法质量根基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是提升立法质量的关键。唯有深入调研、广纳民意,才能让法规契合实际、贴近民心。为此,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建立完善“深调研”工作机制,创新采用“走下去、请上来、走出去”的融合调研模式。“走下去”,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居,倾听群众最真实的诉求;“请上来”,邀请专家学者、行业精英,汇聚专业智慧;“走出去”,对标先进地区,学习成功经验,构建起立体化、多维度的调研体系。

  针对每个立法项目,茂名市人大常委会都精心制定详细调研方案,分阶段细化调研提纲,抽丝剥茧找准问题,靶向施策提出对策。2023年以来,更是创新调研方式,由常委会各副主任分别带队,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和立法专家深入基层,面对面听取立法意见。在修改《茂名市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时,6个调研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广泛收集基层工作人员和村民建议,让法规更接地气、更合民意。

茂名法治日报3.jpg

2023年11月,茂名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面对面听取镇村干部、荔枝种植户对《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意见建议。茂名人大供图

  拓宽社会参与立法渠道,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建好用好基层立法联系点,实行立法联系点与立法项目挂钩机制。在制定《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时,通过联系点广泛征求荔枝种植户、企业、协会及专家意见,为条例制度设计提供关键参考;依托化橘红、荔枝等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征集五级代表对立法计划和相关条例的建议,凝聚代表力量助力高质量立法。

  此外,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双层参谋”制度优势,借助25名立法咨询专家和10名法务助理的专业力量,为法规案“把脉问诊”“开方抓药”,以专业智慧提升立法审议能力,确保每一部法规都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从守护一方平安到推动产业振兴,从生态治理到民生保障,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始终以地方特色为笔、以法治为墨,书写着立法为民、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