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河源:市人大代表精准“把脉”地摊经济发展堵点难点
助力“文明风”“烟火气”共融

时间:2025-04-21 来源:河源日报
分享到:

  日前,省人大代表工作会议在广州举行,会上公布了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优秀案例、全省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其中,河源市人大代表黄汉忠的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职优秀案例。

  这份从市井烟火中孕育的建议,见证了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如何以监督之力破题城市管理——他们用脚步丈量街头巷尾的民生诉求,用智慧化解“放”与“管”的两难困局,让流动摊贩在规范经营中找到生计与文明的平衡点。

  地摊经济曾经遭遇的民生痛点:

  繁荣与隐忧并存

  每当夕阳西沉,河源市区红星东路、文星路等夜摊经营点便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段。整洁有序、环境干净的摊点,各式各样的美食,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熙熙攘攘的人流,共同构成了河源市区街头巷尾独特的“烟火气”。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这些小地摊不仅满足了市民“舌尖上的幸福”,彰显了消费市场的旺盛活力,更为不少群众提供了勇闯市场的“大舞台”,让他们在流动的“创业岗位”上收获“第一桶金”。

  这份蓬勃发展,发端于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民生痛点。2022年10月22日,一封题为《文星路地摊群众的呼声》的特殊信件寄到了人大代表信箱中。信件中,年轻创业者彭绍和、李集为代表的文星路地摊业主倾诉着摆摊过程中遇到的管理不善、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民群众对人大代表的深切信任与殷切期待。

  收到群众反映后,黄汉忠代表立即展开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商贩们在马路边摆摊时面临诸多困境:没有地方接电供水,经营受到环境因素严重制约;每到晚上8时过后,地摊集中区域就会因停车位不足而导致交通拥堵不堪;次日清晨,摆摊区域遍地垃圾,一片狼藉。此外,前来用餐的市民也常常因为找不到厕所而烦恼不已,大大降低了消费体验。

  一份建议破解“放管两难”困局:

  科学规划助力规范发展

  为促进地摊经济良性发展,充分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调节作用,同时切实解决地摊经济带来的城市秩序、环境卫生、交通安全等一系列监管难题,黄汉忠代表结合实地调研情况,在河源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联合潘石源、张若诗两名市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摊经济”的建议》。

  “在文星路交通拥堵问题上,建议在文星路东边、新风路北边的空地设置一个临时停车场,并在停车场内增设临时用水用电接口、公共厕所等必要设施……”黄汉忠等代表围绕合理规划地摊集中点、增加卫生设施投放和公用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强化监督管理等多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建议举措,为“地摊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注入了更多智慧思考,助力河源市探索出一条新形势下的“地摊经济”管理新路径。

  这份建议提交后,得到了河源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河源市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结束后,河源市人大常委会立即将建议交由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等单位承办,并要求相关工委充分利用代表工作信息化平台,严格执行“亮灯”通报管理制度,常态化做好协调督办工作,确保建议得到有效落实。

  建议主要承办单位河源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积极响应,围绕地摊经营者对摆摊空间的核心诉求,按照“科学设置、合理布局、规范管理”原则,合理划定发展地摊经济的基本公共范围,在中心城区精心设置了4个夜市疏导点、25个临时疏导点,共计提供摊位1076个,点亮了地摊经营者的“创业梦想”,同时还明确了地摊经济的准入许可标准、从业资格条件和商品入市手续,有效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

  据河源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城管综合执法监督科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心城区范围设置的地摊经营点已全部引入第三方管理,并且临时摊位均已进行编号管理,实行统一划行归市、统一划定经营摊位区域、统一经营时间的规范化管理模式。同时,各地摊经营点还配套建设了完善的用水用电设施、公共卫生间、垃圾收运系统等基础设施,为摊贩和消费者提供了便利。

  “在日常管理中,我们采取专项整治和常态化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商贩经营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加强与交警、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增派巡逻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协同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开展联合整治和综合治理工作,特别是加强对食品摊贩的管理,将食品安全监管作为重中之重,要求食品摊贩从业人员必须取得有效健康证明方可上岗,保持个人卫生,落实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合法可溯。”河源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城管综合执法监督科有关负责人表示。

  “烟火气”到“文明风”的治理实践:

  监督力度与民生温度双向奔赴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琳琅满目的美食、气质独特的摊面装潢,已成为河源各地摊经营点的“吸粉”利器,越来越多的市民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到此吃上几道可口小菜,感受难得的欢欣,释放一天的疲惫。这片生机盎然的人间烟火的背后,离不开河源市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担当作为。

  据河源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建议办理过程中,河源市人大常委会积极搭建代表与建议承办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督促承办单位做实办前深入沟通、办中高效协调、办后及时回访等工作,推动书面往来转变为面对面交流,通过与代表面商座谈、登门走访等多种方式,切实了解代表提出建议的初衷和意图,主动向代表介绍办理进展情况,邀请代表参与办理工作全过程,虚心听取代表对办理工作的意见建议,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实现了办理工作的良性互动,确保答复切中要害、措施针对性强、实际效果显著。在此基础上,河源市人大常委会还与人大代表、承办单位一同研究推动地摊经济管理“六个一”联动机制和摊档考核积分制的建立,为规范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除了做好精细化管理外,地摊经营点第三方管理公司在河源市人大常委会、承办单位、东埔街道党工委的共同指导下不断完善管理理念,在提供传统烧烤美食的基础上,不断吸引更多客家和其他地域特色美食摊贩进场经营,同时增设灯光和娱乐设施,以此吸引更多人气,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夜间消费环境。“这里美食种类丰富,环境布置既有氛围感又干净整洁,我和朋友时不时都会过来这里消费打卡。”前来体验的市民周先生连连称赞。

  “在统一规范地摊经营点之后,我们有了固定摊位,不用再担心摆摊堵塞交通,也不用为了寻找人流量四处奔走,生意越来越好了,收入也稳定了不少。”河源市区东埔美食广场摊主欧小龙满脸笑容地说。据统计,自2022年以来,“地摊经济”已累计解决群众就业需求5000多个,为不少家庭增加了收入来源,同时也为城市增添了活力与特色。

  从文星路的摊贩诉求到全市乃至全省推广的治理样本,河源市人大代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最生动的民主就藏在代表记录民情的笔记本里,最鲜活的治理就显现在政府部门落实建议的台账中。当人大监督的力度、政府施策的精度与民生需求的温度深度交织,一幅充满“烟火气”与“文明风”的治理画卷正在河源徐徐展开,城市的夜晚也因此变得更加璀璨动人。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