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依法履职担当作为 助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过去一年,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依法履职、担当作为,以实干实绩实效为惠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作出积极贡献。
助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惠州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2024年GDP突破6000亿元,达到6136.39亿元,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第49名,首次进入前50名,GDP同比增长4.2%,增速在全省排名第三。 惠州经济运行稳定向好,离不开人大力量与担当。过去一年,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计划执行、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加强对经济运行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审查监督,着力助推经济运行稳定向好。 当前惠州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万亿工业大市”赋能。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专题调研,并组织省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此外,还开展科技型中小微民营企业培育发展情况调研,重点督办《关于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推惠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助推实体经济不同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相互成就。 为促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推进《惠州市供电设施管理和供电服务条例》立法工作,率先对解决供电配电房设置、新能源车充电设施建设等关键问题确立“惠州规范”。常委会领导挂点联系16个重大项目(企业),用心用情用力为企业鼓干劲、办实事、解难题,示范带动全市营商环境迈向更高水平。 共建60个“人大代表林” 作为工业大市,惠州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融入惠州高质量发展全过程,高位推动绿美生态建设,走出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并进的共赢之路。 为推动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去年开展了绿美惠州生态建设情况专题调研,全面掌握和深入了解了全市绿美生态建设的成果以及存在问题,并听取和审议惠州市政府《关于推进绿美惠州生态建设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把推进绿美生态建设主题融入全年代表工作,去年集中开展了“绿美广东·人大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暨市人大“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共建市、县、镇“人大代表林”60个,种植面积400余亩。 当前,惠州全力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全力助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除了助推绿美生态建设外,去年听取和审议了2022年以来引进乡村振兴招商项目落地、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基础设施建设、撂荒地复耕复种情况报告,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城镇风貌管控和设计、滨海旅游资源保护和利用等情况调研,组织在惠全国、省、市人大代表调研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规划建设,聚焦“最美旅游公路”建设、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等方面建言献策,助力打造县镇村现代化建设样板。 监督推动办好民生实事 去年以来,不少惠州市民发现,市区人行道的地砖被洗刷得一干二净,行走在路上更安全了。持续提升的道路清扫品质,正是惠州大力推进环卫一体化改革、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成效之一。 在去年的惠州市人代会上,“一把扫帚扫到底”被市人大代表票决为2024年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惠州市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充分运用听取汇报、现场调研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办实办好民生实事。 一年来,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着力推进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监督基础性民生建设,听取和审议惠州市政府关于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工作情况报告,检查省养老服务条例、中医药“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托育服务工作情况调研,加强对增加优质公办学位供给、适龄妇女产前筛查和新生肺结核筛查、长者饭堂(助餐点)和“就业驿站”建设情况的监督。 与此同时,惠州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兜底性民生建设,推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有情社会、有责家庭共同参与民生保障,开展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情况调研,督促提高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水平等民生实事落实;监督普惠性民生建设,听取和审议惠州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开展市区公园建设管理工作情况调研,检查海洋环境保护“一法一办法”实施情况,开展矿山生态修复与绿色矿山建设情况调研,监督推动“一把扫帚扫到底”、道路交通“堵点”“黑点”整治和公共停车设施建设。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惠州市人大常委会扎实做好《惠州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立法工作,深入开展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涉海旅游安全情况调研,从法规保障、设施完善、风险防控、综合治理等方面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筑牢安全防线、守住安全底线提供有力支持。 开设“人大代表惠快拍”平台 在惠州,人大代表反映社情民意有专门的数字化平台——“人大代表惠快拍”。该平台去年8月中旬运行以来,代表们在平台上提交了不少意见建议,及时推动解决民生诉求。惠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在“惠州12345”政务微信公众号中开设该平台,努力让代表反映的民生问题“接得到”“答得快”“办得好”。 为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完善人民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机制,建立健全立法协商、立法论证机制,提高代表联络站“三化”建设水平,通过“线下+线上”“站内+站外”“接待+活动”等多种形式,构筑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参与立法、监督议事、学法普法、基层治理的全方位互动式功能矩阵。与此同时,探索设立电子信息、石化等行业代表联络站14个,广泛凝聚代表的专业智慧和力量,助推行业发展。 为了更好发挥代表作用,惠州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人大代表履责机制建设和工作组织建设,持续深化代表票决市十件民生实事工作,健全代表建议办理“民生微实事”动态落实闭环机制。丰富代表闭会期间活动,开展调研等活动389场次,收集和交办群众反映意见建议518件。 与此同时,惠州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各县(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在惠全国、省、市、县(区)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惠州重点交通站场和重大交通项目情况,并联合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活动,针对管理秩序、周边环境、项目实施等找问题、督整改、促提升,携手擦亮全国文明城市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