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履职行权担使命 实干担当勇作为
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全国首创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即将出台实施,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围绕“百千万工程”、数字经济、拓空间、绿美东莞、重大项目开展重点监督工作,以刚性监督破解高质量发展难题;……
2023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围绕服务市委中心任务,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助力东莞在全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大局中走在前列。
严把立法质量关 以法治保障护航高质量发展 去年12月29日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了《东莞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修改二稿)》。这意味着该条例离出台实施,又近了一步。 这是一部关系约120万户、269万人的条例,涉及大部分市直部门。立法难度大、协调难度大,亦是前所未有。 《东莞市物业管理条例》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期间,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领导同志进驻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征求省人大、省住建厅意见建议,多场立法座谈会开到村社区、最基层。 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立法是法治的“最先一公里”。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紧扣中心大局,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为东莞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去年4月1日,全国首创的地方性法规——《东莞市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正式施行。经过大半年的实践,帮助12000家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深度融合,成为东莞立法破解环境治理难点痛点、提振市场信心的生动实践。 一部法规,为1万多家企业找到“出路”,这是东莞行使地方立法权、科学立法的智慧结晶。 东莞是制造名城,外来人口众多。出租屋作为外来人员主要的居住场所,需求量巨大。新修订的《东莞市出租屋治安与消防安全管理条例》,已于今年1月1日起实施。 管好出租屋,治安好一半。新修订的条例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规定政府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对社会治理、消防救援、门禁系统安装使用、“房中房”等问题有更明确要求,进一步筑牢治安与消防安全防线。 打造与广深一体化的营商环境,法治建设是一大抓手。 作为市人大重大立法项目,《东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出台实施,成为东莞首部聚焦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这意味着东莞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有利于积极发挥法治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也有利于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增强市场主体信心和获得感。 紧扣中心大局 以高质效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 东莞市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 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神圣职责。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实效,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调研、听取审议报告等方式,持续加强对市“一府一委两院”的监督,确保工作监督取得实效。 “百千万工程”、数字经济、拓空间、绿美东莞、重大项目……这些是2023年人大监督工作的“高频词”。 2023年,市人大常委会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围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和重要抓手,紧扣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围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优化拓展城市空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等重点内容开展监督工作。 2023年12月19日上午,一场围绕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题询问在市行政中心举行。这是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一次专题询问,也是去年唯一一场专题询问,首次将专题询问与议案督办相结合。 专题询问现场,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连发十问,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局等8个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到场应询,回应关切、亮出“实招”。 在专题询问刚性监督下,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东莞路径呼之欲出。 头号工程,头号力度。一天后,12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东莞市的全国、省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活动。代表们聚焦东莞推进“百千万工程”工作情况,前往中堂镇潢涌村、东坑镇“丁彭黄”片区,近距离感受东莞乡村产业发展的蓬勃动力和深厚潜力。 “基层社区‘穿衣戴帽’容易,但如何把人气搞起来,把经济搞上去?”视察座谈会上,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指出实施“百千万工程”核心问题,引出了代表们的“金点子”“好主意”。 东莞土地开发强度大,拓空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一项必须坚持下去的长期战略。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落实市委把拓空间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第一号任务来抓的部署要求,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村(社区)厂房提质增效专题调研,并将此作为开展主题教育,办实事解难题的重点课题。 专题调研全面摸清全市农村(社区)厂房基础数据、基本现状、典型经验,把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探索“空间拓展+动能转换”新路子,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调查报告、厂房台账、案例汇编,努力为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更好发挥代表作用 汇聚人民期待 反映人民意愿 每年聚焦一个主题开展代表行动,是全省人大自上而下的统一部署,也是东莞市人大常委会自2018年起连续6年在闭会期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行动。 7月5日,东莞市2023年“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在洪梅启动。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汇聚起推进绿美东莞生态建设的磅礴力量,持续开展上下联动、形式多样的代表主题活动,带动全市近3000名各级人大代表共同履职。 守绿为民,东莞人大如何落笔? 为了不让群众说了白说、代表提了白提,市人大常委会把代表主题活动和闭会期间代表建议办理相结合,由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分头带队赴基层、到现场、见代表、访群众,面对面听意见,一竿子插到底,防止“代表被满意、群众空欢喜”,以实字当头、干字为先,推动主题活动不断掀起高潮。 主题活动月期间,全市共推动解决群众反映问题787件,形成代表建议341件,有效推动解决了一批涉及基层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 这一年,市人大常委会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不断完善制度、创新举措,密切常委会组成人员同代表联系、代表同人民群众联系,让人大代表真正实现“上接天线、下接地气”,让人大真正走进百姓,生动诠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刻内涵。 为更好发挥代表作用,结合主题活动,2023年8月8日至9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在莞的省人大代表对东莞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绿美东莞生态建设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从民营企业、科研机构、重大平台建设,到深入推进高质量发展、绿美东莞生态建设,代表们详细了解东莞制造业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发展、重大平台建设以及湿地公园景观提升和碧道改造等重点工作情况,并对相关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市人大代表王瑞芳表示,每年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都主动与联系代表沟通交流,关心代表工作生活,听取意见建议,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作了示范。“东莞人大求真务实,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与代表联系,不是见了就见了,听了就听了,而是见了必有回应,建议必有回音。” 一年来,市人大常委会紧跟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攻坚克难,以问题为导向,不回避矛盾,加快立法步伐,改进监督方式,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展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