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东 代表在行动 | 深圳:聚焦“百千万工程” 以“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原标题:深圳各级人大代表聚焦“百千万工程”赴深汕特别合作区调研
以“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近日,由在深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深圳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百千万工程”和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展开实地调研。大家建议,深汕特别合作区作为深入推进深圳“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战略,以“含绿量”提升高质量发展“含金量”。 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代表们首先来到深汕特别合作区鹅埠片区,在新风路绿化带上共同植下一片由宫粉紫荆和蓝花楹组成的“人大代表林”。待到来年春夏花开时节,这里将形成美丽的“花路”。 记者了解到,自今年初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启动推进绿美深圳生态建设人大代表主题活动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已经在龙岗区松子坑森林公园、宝安区航城街道等地种下多片“人大代表林”。近期,代表们还自发组织捐赠了30多万元,用于持续植树造林为鹏城添绿。 深圳市人大代表朱文豪多次参加植树活动。他表示,绿美深圳建设是关系深圳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深汕特别合作区也是绿美深圳建设的重要部分,希望合作区在高速发展的同时,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作为人大代表,我们将继续带头植树造林,持续为深圳绿色低碳建言献策,带动全社会爱绿、植绿、护绿,持续擦亮深圳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以新赛道锻造发展新优势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代表们还实地调研了小漠国际物流港和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感受合作区热气腾腾的建设场景。据介绍,作为整车生产基地的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项目,两年前还是一片黄土,项目从开工到运行只用了300多天。该项目西地块已经投产,当前产能达每天750辆,预计今年生产整车25万辆,产值700亿元。这些新能源汽车出厂后,将通过疏港专线送往5分钟车程外的小漠国际物流港,登上汽车滚装船,远销海外。 近年来,深圳市各级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在全国、省、市两会上围绕新能源汽车产业、小漠港建设、“百千万工程”等提出不少意见建议。深圳市人大代表杨瑞说,一路走来,大家欣喜地看到不少代表建言成果的“落地”,也看到了深圳速度、深圳精神在这片土地上扎根。 结合调研所见所闻,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继续为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建言。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粉莉说,深汕特别合作区抓住产业风口,以新能源汽车为主导的现代产业加速集聚,取得有目共睹的成绩。在“双碳”目标下,希望合作区将新能源汽车与绿色电力布局相结合,不断健全产业体系,探索废旧蓄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以新赛道锻造新优势,交出“含绿量”更高的发展成绩单。 用法治力量护航“飞地”起飞 去年11月,《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进一步明确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发展定位,解决了法律主体不明确、授权不充分、实施不到位等问题,以立法形式为飞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深圳市人大代表黄振辉说,《条例》明确将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发展统筹纳入深圳市重大产业空间布局,支持合作区建设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这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管理模式、产业政策和发展环境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深圳重要产业和重大项目的拓展基地,不但拓展了深圳的发展空间,自身也跃升成为深圳都市圈新的增长极。 调研中,不少代表表示,将以《条例》实施为契机,继续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为深汕特别合作区高质量发展发声,为深圳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区域协调“新样本”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