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立法护航“头号工程”,东莞人大这样做
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城中村改造条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条例……今年,东莞市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人大主导立法职责,紧扣省委“1310”具体部署及东莞市委工作要求,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大局所需、基层所急、群众所盼,扎实推进地方立法,自觉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可靠法治保障。
在广泛征求意见、调查研究、论证评估、统筹协调的基础上,东莞人大提出了《东莞市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立法计划》,明确要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立法,回应民生关切,积极发挥法治引领、推动、规范和保障作用,以法治手段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以高质量立法助推“百千万工程”,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其中,《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是要解决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和完善切合东莞实际的、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制度,保障其经营管理农村集体资产,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助推“百千万工程”的实施。目前已进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一审调研阶段。
《东莞市城中村改造条例》则进一步落实国家关于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巡视整改工作。包括拓展和优化城市发展空间,助力产业转型升级,改善人居环境,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提升城市品质,提高城中村改造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
《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条例》的制定将填补东莞市获得立法权以来在历史文化保护方面的立法空白,引导、保障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性保护,在尊重非遗基本内涵的同时发扬非遗的当代价值,探索非遗保护与东莞传统产业及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统筹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挖掘乡村非遗资源禀赋,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目前已进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二审调研阶段。
此外,基层立法联系点是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载体。换届以来,东莞市人大常委会重新遴选32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32个联络单位。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共收到了有价值有实质建议意见200余条,基层立法联系点在村(社区)组织开展五部新出台法规宣讲会超过400场,有5000多家企业、2万多人次参加。收集和反馈的意见数量、质量较以往有显著提升。其中,南城胜和社区在联系点人才配备和工作成效方面、塘厦石鼓社区在联系点硬件建设和法治宣传方面、沙田滨港社区在联系点联系群众和工作机制方面、国智律师事务所在联络单位意见征集和法规宣讲方面积累了较好的工作经验,在东莞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东莞人大还积极探索线上发力,把民主立法从线下延伸到线上,大力推动“数字人大”建设,推广线上立法意见征集系统。近日,《东莞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草案)》通过线上立法意见征集系统向社会广泛征集立法意见,反响积极、效果良好,实现立法信息可以实时推送、意见建议可以网上征集,人民群众零距离参与立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