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梅州大埔:各级人大同向发力 架起“连心桥” 奋进“百千万”

时间:2024-04-19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党政领导干部、人大代表和群众进“站”入“家”,广集民意,汇聚民智;田间地头,有一群人撸起袖子,带着村民谋产业;一山春色里,忙忙碌碌的身影为绿美大埔添光增彩……

  人大代表是一座桥,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

梅州大埔1.jpg

  梅州市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在埔省、市人大代表调研全县实体经济发展情况。(大埔人大供图)

  依托“连心桥”,筑牢同心圆,凝聚向心力。近年来,梅州市大埔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绿美大埔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持续在建言献策、示范引领上发力,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合力,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搭建阵地

  代表联络站推动解决问题292件

   三河工业园是大埔县域经济的主战场之一,拥有广东粤电大埔发电有限公司、梅州市博富能电池有限公司、梅州市蔚鸿信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优质的规上企业,并建设有连片工业园区。

   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的承载主体,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主引擎、主阵地。如何助力产业园做大做强?大埔县建立了三河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将人大代表履职触角延伸至工业园一线、企业发展一线,及时将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形成切实可行的建议,进一步优化产业园区营商环境,助推高质量发展。

       “园区要发展壮大,基础设施要跟得上。”2023年,大埔县人大代表、梅州市博富能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赖文龙和园区企业代表们在联络站探讨发展需求,大家把目光聚焦到了污水排放上。

       收集各方意见后,赖文龙向当地有关部门提出了完善三河工业生产基地雨污分流排管网设施和建设工业污水处理站的建议,进一步提升园区规范化建设。如今,污水设施建设正在加速推进中。

       今年3月,当地还在三河产业园区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县直有关单位和三河镇相关负责人及三河产业园区部分人大代表围绕营商环境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梅州大埔3.jpg

三河产业园区内人大代表联络站开展营商环境座谈会。(大埔人大供图)

       一个代表联络站,就是一座“连心桥”。大埔各镇人大依托全县31个人大代表联络站广泛组织全县各级代表开展活动,形成了代表联系群众阵地建设网格化体系,也使人大代表联络站点真正做到“用起来、动起来、联起来、活起来”。

       在百侯镇,省道S221线大埔县湖寮至枫朗段公路改建工程完成通车后,极大改善了该镇沿途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了该路段交通承载能力。但该省道还存在一些短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主要是侯北村与省道S221尚未接通,从而形成了断头路。

       为此,来自百侯镇的县、镇人大代表们在现场调研后提出了《实施圩镇道路建设提升工程(侯北断头路建设工程)的建议》。目前,已全面完成的圩镇道路建设子项目打通了侯北断头路,连接了省道S221线,极大提升了侯北、旧寨里等6个村群众的运输和出行便利。

       进“站”入“家”,是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助力家乡建设的重要方式。今年3月,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代表联络站在行动”主题活动,聚焦实施“百千万工程”这一“头号工程”,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功能作用,积极引导、广泛发动各级人大代表在推进“百千万工程”、助推大埔高质量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推动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强县促镇带村的浓厚氛围。

       “我们将以全县人大代表联络站为主体,点上示范,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民意窗’‘连心桥’‘宣传站’‘大课堂’‘监督岗’的功能作用。”大埔县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2023年以来,大埔县各镇人大围绕“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乡村振兴、实体经济发展等主题,全年共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达1894人次,接待选民群众698人次,收集交办意见建议300件,推动解决问题292件,代表联络站“连心桥”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主动作为

  人大代表示范带动家乡发展

  在“百千万工程”这一主战场上,如何围绕“人大代表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干得了什么”,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支持和引导各级人大代表当好“百千万工程”的战斗员、宣传员、监督员,成为各地需要回答的课题。

  春和景明,在大埔县枫朗镇大埔角村,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村民驾驶插秧机在田地里来回穿梭。耕作之间,一株株嫩绿的秧苗从插秧机苗盘上滑落,稳稳地立在水田里。

  高水平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带动乡村振兴,关键要有产业支撑作为基础。为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大埔县人大代表林汉义创办了梅州市合生源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复种了200多亩撂荒地,承担起枫朗镇多个村的撂荒地整治任务。

       近年来,她注册并积极打造了“枫林月朗”农业品牌,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约400多户农户种植蜜柚和优质大米。

       扎根乡村多年,林汉义深切地意识到,乡村产业发展的瓶颈是劳动力短缺问题。“青壮年跑到城市,村子里大部分是妇女和孩子。”

       短板亦是潜力板。“乡村的产业发展,如果能动员留守妇女,发挥巾帼力量,势必能激发起强大的内生动力。”为此,她积极和镇村干部探索谋划,交流想法。“要为妇女提供技能、知识培训,完善机制保障等,为农村妇女赋能。”林汉义说,“人大代表在前面带动,群众要在后面推一把,大家拧成一股绳,形成家乡建设合力。”

       事实上,县镇人大代表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带动群众的例子在大埔县俯拾皆是。

       走进湖寮镇莒村村,一座功德长廊安静地矗立在莒溪之上。举目四望,干净整洁的柏油路,绿化小长廊,崭新的路灯、凉亭等在田园阡陌间相映成趣,共同营造出安宁祥和的氛围。

       “家乡是大家的,美丽乡村建设更要依靠大家。”调动村民参与家乡建设的积极性,大埔县湖寮镇人大代表陈增金有自己的思路。

       在“三清三拆三整治”中,陈增金先后带头清拆自家废旧猪舍茅寮,无偿拆除价值约20万元的现住房屋用于村道扩宽,用一个又一个实际行动,发挥人大代表示范带动作用,为群众树立起学习的榜样。

       仅仅如此还不够,家乡发展需要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小山村需要大家建。”在陈增金看来,关键要引导更多乡贤、村民出钱出力,提高群众参与议事、参与建设、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培育文明乡风。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人大代表们发挥带头作用,深入田间地头,广泛汇聚民意,以实际行动为大埔县推进“百千万工程”贡献智慧和力量。

  逐“绿”向美

  捐资逾百万元为大埔增绿添美

     岭南春色,满目葱茏。几场春雨过后,迎着朝阳漫步至县城虎源路义务植树点,只见树木随风摇曳,吐露着生机。

       近日,在埔部分市、县人大代表与众多干部群众一起参与植树活动,在该植树点种植了350多棵绿化树木,共同建设“人大代表林”。
       为绿美大埔增绿添美,大埔县发挥着人大代表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社会更好行动起来,让苏区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更鲜明,绿色引擎更强劲。
梅州大埔4.jpg

图为新栽下的“人大代表林”。陈泽铭 摄

       其中,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充分发挥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头单位的作用,协同大埔县法院、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公路事务中心等各帮扶单位筹得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专项资金4.16万元,在大埔县桃源镇新东村开展了“助力‘百千万工程’ 携手同栽帮扶林”植树活动。如今,道路旁新种下的近百株宫粉紫荆昂然挺立,在明媚的春光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另一边,省市共建“人大代表林”植绿活动在大埔县三河镇绿美公园举行。参与植树活动的省人大代表、广东富大陶瓷文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黄志超宣读了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代表齐植绿 全民共享绿》倡议书,号召广大人大代表和干部群众共同参与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激发社会各界植树的热情,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的举动不止于此。
       今年初,大埔县人大常委会继续集中开展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主题的“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把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融入全年代表工作计划;通过粤政易代表工作群、发放倡议书等方式向广大人大代表发出参与“绿美大埔 共建有我”活动倡议,号召全县各级人大代表以身作则,引导带动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到绿美梅州、绿美大埔生态建设当中,争做绿美生态的建设者、参与者、维护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全县各级人大代表捐资助绿60多万元的基础上,2024年,大埔县人大常委会和各镇人大主席团再次发动各级人大代表捐资75万元助绿,在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和绿美生态建设中有效凝聚和展示了人大代表的力量。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人大代表积极履“植”尽责、凝心聚“绿”,“绿美”已在大埔蔚然成风。

    记者观察

    创新“代表+”模式 凝聚发展合力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也是大埔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党委有号召,人大有行动,代表有作为。乘势而上推进“百千万工程”,人大代表是重要力量。他们以身作则、积极参与,展现代表风采;他们依法履职、建言献策,体现代表作为;他们深入基层、倾听民声,发挥代表作用。

  如何更大程度地激发人大力量,助力“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笔者认为,关键要创新“代表+”模式,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推动代表履职在一线,服务在一线,为“百千万工程”贡献人大力量。

     “代表+建言”,积极履行人大代表职责。当地要进一步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具体而言,可以开展“微调研”“勤建言”等活动,将人大代表组成若干个“微调研”小分队,常态化走进镇村、农户家中,深入了解掌握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将代表履职的触角延伸到群众家门口。针对人大代表提出的可行建议,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不断创新机制创新,让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
     “代表+乡贤”,反哺桑梓、振兴家乡。“百千万工程”离不开乡贤的助力。在做好乡贤工作时,可以发挥人大代表的资源优势和影响力,探索代表联络乡贤机制,举办乡贤恳谈会等活动,引导动员在外新乡贤返乡投资创业或为家乡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
     “代表+群众”,凝聚发展向心力。人大代表在前面带动,群众也要在后面推一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人大代表来自人民、为了人民,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探索联系群众的多元方式,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家乡建设。此外,要充分挖掘人大代表的典型事例,从而带动群众的积极性。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