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关注!《中国人大》点赞广州人大这项亮点工作

时间:2023-09-21 来源:《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17期
分享到:

   9月5日出版的《中国人大》杂志2023年第17期,刊发了《广州:“三全”立法让法规接地气、能落实》

图片

图片

图片

全文如下

  “希望立法能够切实解决目前民营企业经营面临的融资难等方面问题。”“希望能关注建立公平合理的调解协商机制。”2023年8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交流会在广州市员村工人文化宫基层立法联络站举行。

  围绕《广州市民营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群众代表展开热烈讨论,充分表达心声诉求,意见建议被有关同志认真记录下来。自2015年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制度以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已完成近百件法规草案的征求意见工作,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500余条,过半数意见建议被采纳吸收,成为深入践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一个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以《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行动方案》为抓手,持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不断丰富和拓展公众参与立法的渠道,完善公众参与立法的各项制度机制,努力讲好广州人大地方立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精彩故事。 

  主体“全”:市民群众、人大代表、专家顾问全参与

  群众参与有温度。母乳妈妈、青年创业代表、网约车司机、餐饮企业法定代表人、志愿者、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各个不同群体的市民群众,都先后出现在法规征求意见座谈会上,为《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等法规的制定贡献智慧。

  代表参与有力度。2022年,在《广州市绿化条例》、《广州市依法行政条例》修订过程中,立法工作专班召开座谈会超50场,五级人大代表共7000余人次参与了讨论和研究,共收到各方面意见建议3500余条。立法工作专班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了逐条研究,并积极予以采纳,30余次的集体讨论后形成60余份草案讨论稿,根据各方面意见对两部条例的80多个条款作了修改。

  顾问参与有深度。2023年,首推立法顾问项目负责制。在库专家人数387人,涉及人文社科各个领域。在立法工作计划印发实施后,每名立法顾问结合各自专业领域分别认领5个左右的立法项目,全程参与起草、调研、论证和修改等工作。

  过程“全”:立法全过程、各环节“沉浸式”参与

  从法规立项到起草,从常委会审议到立法后评估,立法的各个环节都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

  群众“点题”,立法推进。在法规选题上,广州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呼声,注重对社会公众提出的立法建议项目的论证研究。2023年立法项目中,广州市快递条例、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条例、广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等立法项目都纳入计划规划。

  “试验式”深调研让立法更有可行性。在制定物业管理条例的过程中,为检验相关制度的可行性,立法工作者边立法边实践,在居住地小区试行物管委制度,成功召开业主大会,选举出业委会和新物业公司,并将实践经验总结提炼,在条例中对物业管理实务中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进行回应。

  2023年,为加强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人大代表提前介入有关立法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到广州市内各个公园、步行街进行走访,为后续参与法规的起草、论证和审议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亚运会龙舟赛场码头到荔韵公园,从天河公园到海心沙广场,到处都留下了人大代表调研走访的身影。“通过走访了解,更好地实现了立法从‘事后监督’到‘全程参与’。”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廖荣辉说。

  方式“全”:打好开门立法“组合拳”

  8月14日,《广州市公共休闲场地安全管理规定(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在广州人大官方网站公布,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引起了市民的关注。目前,开门立法已然常态化,所有法规均采取线上线下途径广泛征求意见,倾听群众心声。

  “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把民意诉求融入法规。”近年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广泛征询民意、开展问卷调查,2018年率先建成全国首个智慧立法管理系统,自上线运行以来,共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近5万条。

  2022年以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进一步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和数字经济功能试验区以及律师、工会、商会等特定行业、特定领域设立基层立法联络站,实现地域和行业领域全覆盖,使基层立法联系点“全面开花”。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联合广州广播电视台共同打造全媒体传播专栏《全过程人民民主进行时》,以鲜活的案例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广州的生动实践,从服务立法向参与普法、推动执法等内容延伸。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