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扎实开展“深调研” 推动解决“急难愁盼”
原标题:珠海 扎实开展“深调研” 推动解决“急难愁盼”
以高质量调研成果回应民生关切,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
从曾经的“脏乱差”到如今的“舒洁美”,在珠海,越来越多的住宅小区正发生蝶变。走上街头,细心的市民也注意到,一批新建的停车场和新增的车位,正不断缓解停车难问题;在许多公众场所,消防设施、安全标识、应急疏散示意图随处可见……点滴之变背后,是珠海民生服务的暖与细。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今年以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旨在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为珠海市委科学决策和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提供有益参考,着力打通政府职能部门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一项项民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正加速解决,凝聚成推动珠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珠海已规划150余处公共停车场,设置公共停车泊位约4.5万个。图为珠海海天公园停车场。南方日报记者 钱文攀 摄
基层治理
拟立法解决住宅小区治理难题
位于珠海高新区唐家社区的畔海花园小区,是一个无物管的老旧小区。常年因缺乏维护管养、小区基础设施老化、车辆长期乱停乱放,居民与商铺时常发生矛盾。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唐家社区开展议事协商试点工作,引入专业议事协商团队,从畔海花园小区入手,探索党建引领议事协商的无物管小区自治管理新模式。
如今,畔海花园小区大变样:小区墙体重新粉刷,地面得到改造,破损单元门被更换,停车也更加规范……曾经的老旧小区蝶变为环境整洁、邻里和睦的美好家园。
住宅小区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单元,也是基层治理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珠海市人大常委会直面基层社会治理的痛点、焦点和难点,以加强住宅小区治理为切入点开展立法工作,旨在以切实的立法举措回应民生痛点。
如何让立法内容既能解决共性问题,又能管用实用更加精准?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主要下好了这“三手棋”。
顶层推进小区治理专题调研工作。今年初,市人大常委会安排部署一系列举措,以清单列表、实地走访等方式对珠海市居民小区管理情况、物业管理问题开展摸排,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并将《珠海经济特区加强住宅小区治理若干规定》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
创新机制推动调研成果落地落实。今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立法工作部署会,明确实行人大、政府“双组长制”,组建由16个职能部门参加的立法专班,倒排时间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立法任务。
坚持需求导向到一线体察实情。今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班组成调研组赴香洲多个小区调研珠海住宅小区治理问题和诉求;随后,调研组赴外地学习住宅小区治理先进经验。5月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各立法专班成员单位,在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开展5轮集中改稿。
越来越多关乎住宅小区治理的问题,将会在即将出台的法规中找到解决方案,让小区治理有法可依、焕发活力。据悉,该法规草案预计在7月底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提交表决通过后将尽快实施。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如同畔海花园小区一样的幸福蝶变。
停车场建设
高质量建言献策破解停车难
“商圈、医院、学校、小区等区域停车问题日趋严重,有何应对措施?”“珠海停车配建标准已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停车需求,下一步将如何调整?”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停车场建设管理情况专题询问会上犀利提问。在现场,委员们直奔重点、“直击要害”。市自然资源局、市城管局、市交通运输局等应询单位直面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珠海推动停车设施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在哪里?针对性的解决建议有哪些?”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继续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以翔实的数据、生动的案例、精准的建议,推动珠海从解决“停车难不难”走向“停车好不好”“停车顺不顺”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倾听民声、访察民意、解决民生的务实之举。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以深调研为主要工作方法,对停车设施建设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剖析成因,综合治理,力争让“停车不会再难”“停车可以很美”。
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凝结成“调研智慧”。
“珠海应从供给侧优化停车设施。”例如,专题调研报告创新提出,可探索错时开放、有偿使用、收益分享等模式,合理统筹利用部分机关、企事业单位、旅游景区、体育场馆等停车资源,提高停车设施使用效率;在老旧小区周边道路增设仅限夜间停放的车位,以满足周边居民的停车需求。
专题调研组还建议,珠海可在今年起开展“智慧停车”范例建设,香洲区各镇(街)至少新建1个智能立体停车楼,斗门井岸老城区至少新建3个智能立体停车楼;全市各镇(街)至少新建一个绿荫生态停车场、落实一处共享停车场、设置一条夜间限时停车路段;以各区、镇街建设范例做为引领,向全市范围推广。
目前,珠海已经初步明确了停车位供给总量、主城区停车设施布局、规模和建设时序,停车问题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数据是有力的证明,在“停车难”的中心城区,珠海已规划150余处公共停车场,设置公共停车泊位约4.5万个。
安全生产
精准有效监督护航高质量发展
今年1月1日,新修订的《珠海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新增“社会共治”专章,是广东省内具有首创意义的立法探索。
具体来看,《条例》不仅结合珠海实际创设社会监督员、举报奖励、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与宣传等制度,还规定了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人的义务,在进一步扩展社会共治治理主体的同时,最广泛地关联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福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除了以立法手段为安全管理体系构建起“四梁八柱”,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还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珠海经济特区安全生产条例》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
“针对执法检查中凸显的安全生产监管问题,我们会邀请人大代表及相关领域专家全程参与检查,找准安全生产监管的痛点难点堵点,不断提升执法检查的精准度。”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重点事项落实推进情况,珠海开展安全生产执法专题调研。调研组以“庖丁解牛”的工作态度展开调研,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安全生产领域的隐患问题被逐一“揪出”,最终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显示,珠海在安全生产监管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部分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镇街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力量整体较为薄弱;部分企业安全生产法治意识淡薄……
如何以安全生产之“稳”,保障高质量发展之“进”,成为调查研究最重要的落点。报告以五大领域、十余项具体措施为防控安全生产风险建言献策。以压紧压实企业主体责任为重点,提出要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紧盯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重点部位,结合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和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倒逼企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与此同时,结合珠海海滨城市的特点,市人大常委会还将目光聚焦到气象防灾减灾领域,将《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珠海经济特区防台风条例》实施情况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通过开展执法检查督促政府和相关部门落实职责,织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护网。
不久前,在全国第22个“安全生产月”来临之际,珠海举办“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现场人头攒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让安全生产知识“走入”千家万户。一股由全社会凝聚的强大合力正在逐步形成,成为严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有力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