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人大:宝安开展“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校园”活动
青年学生是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未来和希望,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深圳市宝安区人大常委会深刻认识到引导学生坚定制度自信的重要性。
12月15日上午,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开展“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校园”体验活动。活动在石岩街道人大代表之家举行,参加活动人员是来自石岩公学高中部的45名学生。
他们扮演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常委会委员、列席人大代表等不同角色,模拟审议《宝安区开展“垃圾分类、创文有我”校园实施办法》的议案(草案),沉浸式体验人大常委会会议全过程。
记者发现,这个活动很全面,基本把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整个过程搬到了现场,让学生们通过学思践悟深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真实内涵。
这个活动也足够真实。只给学生们框定会议的运作流程,其他提出建议、分析问题、采纳建议、座谈商讨等环节全部由学生们自主发挥。
这让每位参与的学生都能有参与感和满足感,大多数学生都提到“感受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未来,宝安区人大常委会还将继续开展“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学校”主题活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实践,坚定制度自信,讲好人大故事。
学生沉浸式体验人大常委会会议全过程
“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同志们:经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宝安区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全体起立,奏唱国歌……”
如果不是现场所见,估计很少有人会想到,现场清一色是穿着深圳校服的中学生。
在石岩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此时一场别开生面的“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校园”主题活动正在举行。
虽然是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但是活动流程一点也不“掺水”,完全按正式的会议议程进行。
本次常委会的会议议程为审议《宝安区开展“垃圾分类、创文有我”校园实施办法》的议案(草案)。随后,一项项会议议程紧张而有序地开展:
听取相关专委负责人汇报说明——召开分组审议讨论,分四组审议讨论,征集人大代表及常委会委员意见——召开主任会议,听取各审议组召集人对议案(草案)的分组审议修改意见——将草案修改意见整理汇总,形成送审稿,提请常委会会议审议——在常委会第二全体会议上,参会人员听取相关专委负责人汇报送审稿及相关修改情况,部分常委会委员对送审稿提出动议建议——根据议事规则,将被采纳的委员动议意见吸纳后形成表决稿——对表决稿进行表决——根据表决结果,宣布议案通过,宣布本次常委会会议议程全部完成,顺利结束。
在整个过程中,各位学生从加强校内垃圾分类宣传和监督、提升垃圾分类知识主题班会培训质效、发挥家庭教育作用、强化榜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各种具体可行的建议。
提升学生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早在活动举办两周前,宝安区人大常委会和石岩公学就开始筹备工作,让学生们提前结合课本知识,通过视频等途径了解人大常委会会议情况,思考垃圾分类建议。
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强烈欢迎,上百名学生报名参与活动,最终选出了45名学生。
“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学校”体验活动效果如何,现场参与的学生最有发言权。
记者现场问了几名学生,大多提到对人大常委会会议各项流程有了进一步认识感受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公民意识、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
“流程是确定的,一开始以为是走个过场,我就没有把活动放在心上。”石岩公学高二学生蔡兴健坦言,一开始并不重视,但在整个过程中,发现自己以及同学们关于垃圾分类的建议会被采纳,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于是越来越认真对待。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会议最后,委员们还可以就自己没被采纳的建议发起动议,并取得了大家的同意。”在蔡兴健看来,这说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意义,自己更加坚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更加希望自己能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出一份力。
石岩公学高二学生史欣语这次体验的角色是副主任。“以前觉得自己很普通,觉得只有优秀的人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如今,史欣语发现每个代表、委员都很重要,提出的建议都有可能被采纳,他希望,以后自己也能成为人大代表,为人民服务。
石岩公学政治科组长孟向春认为,本次“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学校”体验活动把课本知识变成现实,选用“垃圾分类”这个接地气的主题,对学生们的人格的塑造十分重要,有利于学生们走出校园后,主动参与到国家建设中,展现青年学生的担当与作为。
宝安区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校园”体验活动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识,增强了大家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和使命感,未来将把“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进校园”体验活动作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实践,广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