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人大:廉江人大助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代表履职尽责 扮靓乡村“珠链”
如火如荼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正在湛江廉江市石城镇、良垌镇进行。这条廉江市倾力打造的“珠链”上,连片串起79条自然村,全长38.5公里,其中精品线路10公里、特色精品村3条、美丽宜居村18条。
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过程中,廉江市人大积极发挥各级人大代表的力量,出实招、挑重担,激活干群奋进力量,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合奏出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作表率 带动村民参与改旧换新
在廉江市人大常委会动员下,廉江全市人大代表以不同的形式,下沉乡村振兴示范带的79条自然村。
人大代表与镇村干部一起进村入户,通过多种宣传形式,发动村民按照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标准和要求整治村容村貌。他们走街串巷,倾听群众意见、了解群众心声,向群众讲解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措施,倾听群众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
对一时思想不通的群众,人大代表多次上门宣传,为群众解疑释惑、排忧解难,着力打通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难点、堵点、痛点。
“刚开始,部分村民对清拆危旧房屋等行动不理解。经过我们一个多月的跟踪发动、耐心讲解,现在村民非常积极参与乡村振兴示范带的建设。”廉江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高国志说,做通村民思想工作后,短短两个多月,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村庄就发生了大的变化。
人大代表以“做、带、帮”树榜样、作表率。良垌镇人大组织开展“我家有代表,全家作表率”活动、石城镇开展“人大代表当巷长”活动,形成了个人带动全家、全家带动全村的良好工作局面。
“我是村干部,也是一名人大代表,更应该发挥带头作用,为大塘村增光添彩。”廉江市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石城镇大塘村干部肖应辉发动全家、带动全村群众,组织投入800多万元,完善污水处理、硬底化、村文化广场、村民议事厅等建设,全力把大塘村打造成旅游文化亮点村。
据廉江市人大常委会统计,该市18名企业界人大代表对接25条示范村庄建设,各级人大代表为示范带建设组织捐资3000多万元。人大代表们还成立了30个督查小组深入各村,对发现的40余个问题迅速反映、督促有关单位强化整改,得到村民与施工方的拥护和理解。
履职责 助力产业发展村民增收
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不仅要整治村容村貌,更要立足自身资源环境发展特色产业。投身其中的廉江人大代表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做好宣传引导、调解纠纷、依法监督,确保土地流转有序进行。
驻良垌镇市人大代表联合该镇人大代表履行社会责任,在良垌镇后塘村帮助村民算长远账、做思想工作,将该村2000亩土地全部流转用于种植茶叶。通过安排村民到基地公司务工、与企业合作抱团经营、拓展销售等方式,村民增加了收入,土地的利用率和效益显著提高。
围绕“代表联络站+合作社+农户”模式,廉江市农业界人大代表卢亚金在良垌镇成立荔枝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村230户果农入社,发展水果种植面积1.3万余亩,带动水果产业蓬勃发展。
良垌镇中塘村在湛江市第十五届人大代表全王新带领下,探索出了全程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代耕代种等形式,中塘村逐步打造连片化、规模化的优质高效现代农产业;通过打造特色乡村游线路,中塘村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旅游、购买农产品。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中塘村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也进一步提高了中塘村的名气和村民的收入。
法律界人大代表则发挥个人特长,带头学习传达《宪法》《广东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在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中依法办事。绵延约10公里的廉江乡村振兴精品线路建设,跨越26条村庄,涉及大量征地拆迁。廉江市法律界人大代表在一个月内安排视察调研、代表约见等活动,增强沿线群众的认同感,助推征地拆迁任务顺利完成。
以入户走访选民为契机,廉江市各级人大代表推动各自然村健全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倡树文明新风,明确“人、事、物”的管理。同时,人大代表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优秀家风家训,培育崇德向善的淳朴民风和厚道家风,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行动。
“自从我们村被纳入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后,村里的小公园、环村道路、路灯、小果园一个个建起来了。”良垌镇后塘村里,村民肖大叔坐在村中小公园休憩,笑着夸赞村中的变化一天比一天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