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云浮人大:“沉睡地”蝶变“致富田”!新兴县水台镇人大代表助推撂荒地整治

时间:2022-05-12 来源: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人民政府
分享到:

  暮春4月,走在云浮市新兴县水台镇布茅村的田间道路上,放眼望去,一片片辣椒树成畦成行,郁郁葱葱。谁也没想到,半年前这里还是成片的撂荒地,杂草丛生,荒芜一片。如今地里被一片绿油油的辣椒作物包裹着,长势喜人。这是水台镇全面铺开撂荒地复耕复种的一个缩影。

  当下,正值春耕备耕的大好时机。连日来,水台镇内各条战线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主动作为,齐齐吹响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号角”,将农民手中的“撂荒地”变成百姓心中的“淘金田”。今年以来,通过镇党委、政府及各级人大代表的共同努力,整改工作初有成效,已推动复耕复种1172.53亩,其中,撂荒地复耕土地为872.53亩,复耕率已达95.90%。

  小小香瓜,“种”出村集体经济致富路

  奄村村委莲塘村为求撂荒耕地复耕复种突破零进展,通过邀请和发动外出乡贤与有种植意向的企业合作,在镇人大代表梁荣福和驻镇工作队的牵线搭桥下,与云浮市野原农业种植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经过多次召集村干部、村民碰头商议后,最终确定香瓜为种植品种,并以“村集体+企业+农户”联营的模式进行种植。

  据统计,今年春耕期间奄村村复耕复种了荒地100亩,同时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聘请近20名村民参与到香瓜种植,解决了村内部分闲置劳动力就业,为村民增收共2万多元。据了解,奄村香瓜100亩种植项目初步投资330多万元,每年将为村民带来地租收入5万多元,村集体收入(土地入股分红)5万多元,有效促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同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水果玉米,“种”出村民甜蜜生活

  “再过几个月,等收成了就可以请你们来吃玉米啦。”镇人大代表冯冬雷站在村内撂荒地复耕复种示范点里介绍道。目前,杜村村已对130多亩撂荒土地进行整治,积极探索“资本+村委+村民合作社”的集体经济模式,通过合理推行入股分红政策、增加社员收入,与农户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入了水果玉米农作物种植,预计年产量约3000斤/亩,创造经济价值约20多万元,把村民增收与乡村振兴结合起来,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为水台镇打造可持续发展经济作出积极的贡献。

  小小辣椒,“种”出红火日子

  在水台镇布茅村的辣椒种植基地,放眼望去,一株株绿油油的辣椒苗随风摇曳,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正忙着除草、养护辣椒苗,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这有赖于镇人大代表陈炳锐的努力。

  为使村里撂荒耕地焕发新活力,陈炳锐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到罗定市绿家公司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了解评估种植辣椒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并于年初向绿家公司引进辣椒品种,带头承包了村里50多亩撂荒耕地用于种植辣椒,希望以自己的成功经验带动村民参与到这个致富项目中。

  据了解,该辣椒种植项目每亩产量大概3000斤到4000斤左右,每亩收益约16000元,这种“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不仅促进了耕地流转,也让当地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仅村民的务工收入,一天就有80元左右。“现在撂荒地不再‘荒’了,种的还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而且还能在家附近就业兼顾家庭,日子过得比原来舒服得多了。”一位加入辣椒种植项目的陈先生高兴地说道。

  水台粉葛,“种”出本土特色产业

  水台镇布冷村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根茎类农作物的生长,于是该村因地制宜引入粉葛种植及其深加工产业作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凸显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辐射带动能力。镇人大代表伍新球成立了新兴县禾田种养专业合作社,带头种植,带头致富。

  据了解,伍新球带头承包了村内110亩地,其中80亩为撂荒耕地,用于种植粉葛、黄姜、淮山葛等特色农作物。布冷村将撂荒耕地整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实行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科技化种植。如今的布冷粉葛,已成功注册商标,通过村组干部、人大代表、志愿者、社工等多渠道宣传布冷粉葛,深加工延长粉葛产业链,布冷粉葛现已成为水台特色农产业之一。

  接下来,水台镇各级人大代表们将一如既往地助力整治撂荒土地工作,主动融入复耕复种热潮中,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扎实推进撂荒地复垦工作,推动水台镇撂荒地实现最大能效化,保障好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