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各地动态

河源人大:恪尽职守“护航”河源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2-09-15 来源:河源日报
分享到:

原标题: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恪尽职守“护航”河源高质量发展 以担当诠释初心 用实干践行使命

  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在奋斗中得到彰显;民主法治的美好画卷,在实干中尽情舒展。

  从坚决贯彻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让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在河源落地生根,到启动并推进全国范围内地级市首个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立法;从人大代表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到组织三级人大代表专题视察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从加强代表建议督办,到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一张张盛满民意的履职单,成为河源人大担当诠释初心、实干践行使命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市八届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恪尽职守、担当作为,为河源加快建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排头兵和幸福和谐美丽河源展现了人大担当、贡献了人大力量。

  “万山磅礴看主峰”——坚持党的领导 确保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鲜明的特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用科学理论“强筋壮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持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结合起来,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精神,从党的创新理论中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在依法履职中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用制度机制“落实决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坚决落实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不断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1+1+9”工作部署,突出培育“五大产业”主攻方向,牢牢把握实施“七大行动”发展路径,主动担当作为、依法履职行权,做到党的决策部署到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党的中心工作指向哪里、人大力量就汇集到哪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干出新气象。

  “深耕立法守初心”——用活“小切口”立法 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日前,河源市第六部地方性法规《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顺利通过市人大常委会三审,正式报请省人大常委会批准。《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着眼于3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暴雨灾害给本市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的紧迫问题,以单灾种暴雨灾害防御作为切入点,充分吸收全市在暴雨灾害防御工作中形成的经验做法,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对全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作出全面具体规范。目前这项立法是全国范围内地级市第一个暴雨灾害防御工作立法,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基层特色。


  “法者,治之端也。”立法,是法治的前提和基础。今年以来,根据市委的部署要求,新一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高质量立法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主导作用,健全立法立项机制,精准聚焦河源现实需要,深入开展“小切口”“小快灵”立法,重点推进《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河源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立法项目,推动立法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人民有所呼,立法有所应”。在立法工作中,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和基层立法联系点“民意直通车”作用,让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意见成为高质量立法的“源头活水”,让每一项立法工作都饱含社情民意,用行动勾勒出一幅更有质感的法治民生愿景。

  “监督利剑护发展”——聚焦高质量发展 打出人大监督“组合拳”

  “地质灾害点治理后,村民生活会受到影响吗?”“搬迁安置的群众生活得怎么样?”今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驻河源市的全国、省和部分市人大代表对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作进行集中视察,形成《关于我市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情况的视察报告》,为河源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把脉问诊”、建言献策。

  监督权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今年以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聚焦中心大局,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正确有效开展监督,让人大监督落地有声。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围绕生态优先,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2021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协助省人大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执法检查;围绕乡村振兴,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河源市农村集中供水工作情况报告,开展“四好农村路”建设使用情况专题调研;围绕民生保障,检查《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条例》实施情况,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河源市基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围绕法治政府建设,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行政诉讼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情况报告,督促有关部门落实“八五”普法决议。

  此外,对民生实事项目实行人大代表票决制,对市政府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专项工作开展满意度测评,选派9批次代表参加“面对面”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座谈会,组织人大代表参加视察活动推动热点问题得到解决……一项项监督工作的开展、一项项创新举措的实施,既清晰地勾勒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工作的轨迹,又真实地展现了人大在监督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

  “悠悠万事民为大”——创新代表履职方式 让社情民意更畅通

  355名市级人大代表、1565名县区人大代表、6565名乡镇人大代表……河源8000多名人大代表,分布在全市各地、各行各业,履职在经济社会发展最前沿,奋斗在乡村振兴主战场。他们既是各级人大的组成人员、参与行使国家权力,又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直接感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急难愁盼”,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

  如何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推进代表联络站建设作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让社情民意更畅通、代表履职效率更高。经过多年建设,101个镇街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和1354个村居人大代表联络站已在河源基层“生根开花”。

  去年9月以来,紫金县凤安镇人大每月都要上演一场民主氛围浓郁的“说事会”,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人大代表走到村民家门口的禾坪,与村里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小到邻里纠纷,大到民生难点,都能在“禾坪说事”一起商量解决。活动开展至今,凤安镇人大共收到群众民生热点问题和建议356件,为群众解决348件,跟踪推进8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禾坪说事”是河源市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创新代表履职方式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各级人大依托人大代表联络站,立足各地实际和特色,丰富代表履职载体。如源城区人大常委会利用代表联络站平台成立“法制财经专业工作室”和“社会心理服务专业工作室”,丰富“人大代表服务人民”的时代内涵;紫金县人大常委会立足当地茶产业,设立茶产业人大代表联络站,是地方人大助推茶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和创新实践。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河源市组织各级人大代表进驻代表联络站近1.5万人次,接待群众近1.5万人次,收集意见建议7500多条,其中已解决6300多条。

  接下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部署,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推动新时代河源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