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口密集区设流动监督所
人大代表支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民以食为天。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受到人大代表的广泛关注。8月22日,参加主题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市人大“代表统一活动日”活动博罗县第一小组的人大代表前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 《关于加强我市食品安全监管的议案》(转建议)、《关于加强我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议案》(转建议)办理情况。
现状
446个产品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
据介绍,目前,全市共有持证食品相关企业(单位)48632家。
近年来,我市不断建立完善食品安全追溯链条。2015年,建设了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和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实现部分农产品和粮油产品可追溯;2016年,全面推广省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实现婴配食品、粮油、酒类等重点品种全链条可追溯;2017年,又建设了水产品质量溯源平台,食品安全溯源链条不断延伸。截至目前,全市有66家上规模生产经营组织纳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管理,溯源产品达446个;46家企业进驻粮油二维码溯源系统,产品达149个;487家生产经营重点品种企业加入广东省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加入率100%,重点品种覆盖成功率100%;水产品质量溯源平台登记注册300多户收购商,记录养殖户1000多家。
从2017年开始,我市大力开展餐饮业质量提升工程,以实施“明厨亮灶”、量化提升为重要抓手,稳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水平提升。全市现有餐饮单位21463家,已实施“明厨亮灶”的餐饮单位14744家,占餐饮单位总数的68.7%。
市人大代表曾庆香认为,当前我市食品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存在基层专业化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方式和监管措施有待创新与健全等问题。
建议
高风险行业重点企业推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曾庆香建议,整合资源,加强基层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各相关单位联动;在人口密集区如旅游景区,建立流动性市场监督所。
市人大代表田丽粉建议,整合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力量,建立统一专业的信息平台,实现食品安全源头可溯、去向可追、问题可查、风险可控,便于政府决策、监管部门落实、消费者查询。“在食用油、肉制品等高风险行业,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食品批发企业、连锁超市等重点企业试点推行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为其他食品行业、企业提供示范。”田丽粉说。
回应
新“智慧食药监”平台9月1日启用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推进食品“四小”综合治理工程,在各县(区)创建8个示范镇(街),重点监管白酒、土榨花生油、豆腐、梅菜等食品安全,在惠城区、仲恺高新区建设食品小作坊集中加工区,并在两年内逐步向惠阳、大亚湾铺开。继续强化餐饮单位质量提升,加大“明厨亮灶”和量化分级实施力度,单位食堂和中型以上餐馆“明厨亮灶”建设实现80%覆盖,学校食堂、中央厨房、集体配餐单位和大型餐饮单位、大型企业食堂(800人以上)等单位量化等级优秀(A级)比例超20%。
据介绍,新的“智慧食药监”平台已经建成,将在9月1日正式启用。该平台包含了许可信息、日常监管、抽样检验、稽查执法系统应用,基层监管部门通过移动监管终端、执法记录仪、便携打印机等执法设备,能够实现现场检查实时记录上传,与全省食药监部门进行信息共享和联合执法,为大数据分析和跨部门联合奖惩提供数据依托,实现食品安全的“互联网+”信息化监管。
“我们计划在全市1026家学校食堂安装‘智慧阳光’系统,打造‘一个中心(信息管理中心)、一个平台(监控平台)、一个APP(手机APP)’,实现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公示、‘明厨亮灶’统一展示,兼具大数据分析和食品安全大讲堂功能的全覆盖智能监管平台。”该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