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各地开展情况 > 惠州

投15.53亿2020年实现“四好农村路”总目标

时间:2018-08-15 来源:惠州人大网
分享到:

  今年市“两会”期间,“四好农村路”建设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话题。市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将有关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方面的5件议案合并为《关于全面推进惠州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议案》,作为大会议案。

  历时半年,《关于全面推进惠州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日前出炉。7月26日日召开的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听取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我市“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议案办理工作方案的报告》。

  《方案》提出,惠州市将投入15.53亿元,用于镇通行政村村道窄路面拓宽改造、通20户以上村民聚居地村道路面硬化建设、“畅返不畅”农村公路修复改造、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危桥改造,到2020年全面实现“四好农村路”总目标。

  现状

  通村公路建设标准低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钟朝阳说,近年来,惠州市紧紧围绕“建设好、管理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通过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保障交通基础建设,仅2017年市财政投入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23.67亿元。

  全市农村公路事业改革得到稳步推进,农村公路路网结构不断完善。截至2017年底,全市完成通行政村、自然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9437公里,改造县道及其他乡村道公路1500多公里,实现了行政村100%通客运、村民小组组组通水泥路的目标。

  钟朝阳坦言,惠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村公路等级标准有待提高,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有待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亟待健全,农村公路养护能力亟待强化,农村公路建养资金亟待落实。

  由于建设时投入资金有限,惠州市农村公路特别是通行政村、通村民小组公路大部分是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的最低标准(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单车道四级公路实施建设。建成的镇通行政村公路中路面宽小于4.5米的占65.7%,通村民小组公路中路面宽小于4.5米的占90%以上,低等级的单车道四级公路已不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农村地区交通出行需求。

  亮点

  明确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具体任务

  《方案》共分基本情况、主要存在问题、深刻认识“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组织领导、办理期限及工作目标、主要措施和工作任务、资金筹措及安排、保障措施等,并明确办理期限为3年(2018年至2020年)。

  《方案》对“四好农村路”即“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分别明确具体目标任务,这也是《方案》的一大亮点。

  由于历史原因,惠州市的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偏低,为此,《方案》明确了农村道路建设指标要求,这也是《方案》的亮点之一。

  其中明确镇通行政村公路,原则上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路面宽4.5米以上;行政村通村民小组(自然村)公路,达到四级公路标准、路面宽3.5米以上;村民出行需求较大或经济发展有需求的村道,视情况实施拓宽改造;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一次性交工验收合格率达98%以上。

  《方案》明确,2018年至2020年,市对各县(区)落实本办理方案工作纳入年度政府目标考核体系。2020年底进行终期考核验收,市政府对办理工作落实不力、未能按时完成任务的单位予以问责。

  措施

  健全乡镇级农村公路管理机制

  硬措施才能实现硬目标。记者留意到,整个《方案》中,主要措施和工作任务版块笔墨最浓,包括全面建设好、全面管好、全面养护好和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四大方面内容。

  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方面,推进镇通行政村公路窄路面拓宽改造,总里程为1251公里。通过拓宽改造,全面提升镇通行政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拓宽改造。实施“畅返不畅”农村公路修复工程。全市现有路面损坏较为严重、公路技术状况为次或差等级需修复改造的农村公路共531公里。通过实施修复改造,提高该部分农村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到2020年底全面完成修复改造任务。推进危桥改造工作,到2020年底,完成现有93座四五类危桥改造,全市农村公路危桥数量逐年下降,保障农村公路桥梁安全畅通。

  建设是基础,道路管、养是确保村民顺畅出行的关键。《方案》对如何管好、养护好农村公路给出了答案。其中明确,将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运行和人员经费纳入同级政府一般公共预算。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桥长制”,按照农村公路分级管理原则,设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路长”“桥长”管理体系,明确各级农村公路管理职责,提升农村公路管理水平。同时,实现有路必养,到2018年底前,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实现全市农村公路养护全覆盖。

  3年基本建成覆盖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

  如何提高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效率和应急保畅通能力?提高农村公路机械化、专业化、规范化养护水平是关键。《方案》明确,到2020年,各县(区)要基本建立一支拥有装载机、挖掘机、扫路车、沥青灌缝车等机械设备的农村公路养护队伍。

  如何通过运营好农村公路,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方案》明确,鼓励农村客运与其他业态融合。到2020年底前,基本建成覆盖县、镇、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具备条件的农村客运站启动“多站合一”创新试点工作,鼓励“交通运输+电商快递”“交通运输+特色产业”“交通运输+旅游休闲”等发展模式,进一步推动农村物流服务业发展。

  建议

  保障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加强领导,统筹做好议案办理工作。要强化资金管理,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管体系,提升项目资金管理水平。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完善内部约束机制,严肃执行财经法规,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保障资金支出绩效考核,积极开展农村公路工程绩效审计,保障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降低成本。

  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明确公路建设标准,树立质量第一观念,坚持质量优先原则,优选建设方案,规范建设程序,建立完善工程质量责任人机制,充分发挥工程监督部门的作用,对各项工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管。提高管理和养护水平,建立县、镇、村三级农村公路管理体系,设置机构,配备人员,完善管理机制,抓好绿化美化,建成畅通、安全、美丽的农村公路。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