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集 > 热点专题 > 十四届一次全国人大广东团 > 动态速递 > 热点关注

会里会外丨高松:高质量发展为何更需拔尖创新人才?

时间:2023-03-12 来源:中国之声
分享到:

  “以前我们主要是跟跑,靠势能;未来高质量发展,更需要有创造性的人,引领未来新的产业,创造新的赛道,这,就要靠动能。”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高松接受中国之声两会高端访谈《会里会外》专访时,用颇具理科思维的表达,讲述他的人才理念。

  作为无机化学家,高松主要的研究领域是配位化学与分子磁性。43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北京大学教务长、常务副校长,至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再至中山大学校长,在他的心中,自己的“第一身份”始终是教师。他说,“教育实际上是给人一副有光的眼镜”,可以看到“以前看不到”或“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大学最重要的贡献不仅是思想、学术这些直接贡献,更主要的是为未来培养有创造性的人这样看似“间接的贡献”。

  创造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

  这是高松的“人才公式”。这位化学家的人才公式,能解高等教育育人的难题吗?首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什么今年两会他准备提交的建议格外关注医学教育?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明年即将迎来百年校庆的中山大学,如何发挥区位优势,与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同频共振?高松一一谈了自己的观点。

  以下为部分访谈实录。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您曾经发表文章说,“创新型人才的战略内涵在于能够引领未来”。能够引领未来的人才应该具备哪些关键的要素?

  高松:古今中外,教育中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我们一直在用过去的知识教给现在的孩子,让他们去解决未来的问题。未来将远比现在复杂,它更加多样化,更加不确定。面对这样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能引领未来的人才要具备三大不可或缺的能力。

  第一,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学生自己去探索,能够在未来面对新问题、想要学习的时候能自我学习。

  第二,强大的思想力。在不断地思考、探索、质疑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发现新问题,实现新突破,产生新创造。

  此外,他还要能够在真实世界里采取有效行动,知行合一。学习和思考很重要,但最终改变世界的是人们的实践与行动。

  学习力、思想力和行动力,这三者不是简单地相加,而是相乘,其结果便是创造力。即:创造力=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这三者是相辅相成、彼此交织的,没有先后之分。

  如何培养具备“三力”的人才?

  高松:要培养这几种能力,最核心的还是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active learning)。但我们现在的教育很少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我们要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倡导“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将教与学的重心真正转移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一切的政策措施均是要为了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

  ●去年底,中山大学启动学部制度改革,先后“上线”两大学部——经济与管理学部、医学部。这样的学部制改革指向什么?未来还会有什么学部“上新”?

  高松:学部主要由相同和相近学科院系组成,设有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统筹人才培养标准、学术标准与学术评价体系。这将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队伍建设,有利于学科交叉,优化多校区多院系的学术治理。“学部制”绝不是简单“增加行政层级”。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已顺利组建了经管学部、医学部、人文学部、社会科学学部、理学部、工学部、信息学部等多个学部。

主持人与高松(左)对谈(来源:中国之声《会里会外》)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参与推进大湾区建设

  ●您带到这一届全国两会上的是什么议案?

  高松:主要是关于综合性大学的医学教育怎样能够得到中央地方的共同支持,通过央地共建医学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医学教育很复杂,模式很多,它是教育、医学研究和临床三者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现在的问题是,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部既要进行医学研究,又要做医疗服务,还要承担医学人才培养的责任,缺乏持续的、稳定的支持投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备受瞩目,中山大学是其中的重要高校,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高松:我们是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重要建设力量,是湾区引才育才的主力军,主动参与、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责无旁贷。

  学科教育方面和科技服务方面,我们珠海校区大力发展深海、深空、深地、深蓝学科;新建的深圳校区,布局了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

  仅2022年,学校成果转化合同金额5300余万元,转化专利103件。“十四五”开局之年的2021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到账金额均超过“十三五”总和,其中超过六成的成果转化落地粤港澳大湾区的企业。

  更重要的是人才培养。最近三年每年超过70%的毕业生选择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他们大多进入了医疗、公共卫生、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核能等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福祉高度相关的行业或者领域。

  此外,中山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共同发起粤港澳高校联盟,深化三地高校教育交流合作。未来我们将继续发挥联盟的平台作用,为推动香港和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今年春节期间,“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船顺利完成了冰区试航。为什么一所大学会有极地破冰船?

  高松:“中山大学极地”号是我国高校唯一一艘极地破冰船,也是我国继“雪龙”号、“雪龙2”号之后的第三艘破冰船。其实,中山大学现在有三艘大船:我国最大的海洋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我国高校唯一一艘极地破冰船“中山大学极地”号,全球首艘智能型无人系统母船“珠海云”。打造这三艘船都跟中山大学服务海洋强国战略有关。中山大学在“双一流”综合高校中,海洋学科异军突起,重塑了中国海洋科教的版图。

  除此之外,中山大学还运营着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

  这些大科学平台以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通过平台的搭建,促进跨学科的教育和研究,推动科技创新,应对未来的挑战。

高松(来源:中国之声《会里会外》)

  青年学者“长聘”、博士“涨薪”,让人才专注科研

  中山大学正在推动建立教研系列“预聘-长聘”制度,目标是什么?这一制度能够跟现有的机制实现无缝顺滑对接吗?

  高松:“预聘-长聘”制度的核心理念是:吸引和支持有学术潜力的青年学者专注发展新的学科与研究领域和方向,塑造学科与院系的未来。要给预聘的青年学者充分和良好的学术发展条件,包括启动经费与实验室空间、招收培养研究生资格等,以发展培育其教学科研的能力。

  中大正在面向全球招募优秀青年人才,已经开始实行“预聘-长聘”制管理。接下来,我们还将考虑采用教师集群招聘、设立冠名基金、冠名讲席教授、冠名特聘教授、冠名青年学者等形式,提升对卓越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继续完善校内院系学科之间的合聘机制,鼓励学科交叉融合。

  ●从去年9月1日起,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金平均从每学年4.6万元提升至5.8万元,平均涨幅是26%,都说是给博士生“涨薪”?学校是出于什么考虑?

  高松:严格来说不算“涨薪”。研究生奖助金的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学校自筹经费、导师(培养单位配套投入)三部分。博士生资助体系改革要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研究生活条件和环境,要有利于吸引更优秀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有利于让老师将更多精力和经费投入研究生培养。

  中大的奖助金标准调整之后,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我相信这个奖助金水平会更加有利于吸引更多人才来报考中大的博士生,也可以留住本校优秀的硕士生在这里继续读博。当时就有博士生反馈,这个对大家的生活保障力度还是很大,自己可以减少一些兼职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科研上。

  ●2024年中山大学将迎来百年校庆,您对于下一个百年有什么期待?

  高松:1924年,中山大学前身国立广东大学于中华危难之际创校,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强调学生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百年沧桑里,中大始终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与国家发展同心同向同行,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心怀“国之大者”、引领未来的卓越人才。

  下一个百年,中大希望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优秀人才,希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而我坚信这些都能实现。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