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打造一体化代表联络站
“有事请找人大代表”“有意见请到人大代表联络站提”,近年来,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一体化建设,打造“1+3+N”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架构,开展“相约周二”、“代表直播间”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使人大代表联络站成为代表履职的好平台、听取群众意见的好渠道、解决民生难题的好场所。
珠海市南湾南路是一条有着5条公交线路运行的交通主干道,现在25座新建的公交候车亭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这条大道上,而在今年1月份之前,这条大道上还没有一个候车亭,居民出行很不方便。
古东来 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居民:没有建这个亭的时候,日晒雨淋,等2分钟都很难,受不了。
黄永炽 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居民:当时没建公交站(候车亭)的时候,老人家候车要日晒雨淋好辛苦,学生也是很辛苦,太阳大没地方遮阳,下雨又淋湿身,家长看到这样很心疼。
为了能尽快建好公交候车亭,黄永炽和其他群众一起专程来到湾仔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向驻站人大代表反映群众的心声。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在打造一体化代表联络站过程中,注重建设网格化联络体系。
邱千帆 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 :区人大常委会构建一体化平台,打造“1+3+N”人大代表联络站点架构,形成以中心联络站为主要阵地,辐射带动社区、行业、园区、重点项目等联络站(点)为基本阵地的点线面结合、运行有效的网格化联络体系。
叶国才 珠海市香洲区人大代表:去年4月初接到群众反映情况后,第一时间把整理好的情况交给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然后由他们逐级上报至市人大。在明确责任主体后,交通运输部门很快就采取了行动。
李学军 珠海市公交集团基建部门负责人:集团领导很重视这件事,我们克服了疫情影响和资金方面的困难,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了立项、建设。目前,候车亭共新建了25个,亭子造型简约,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实用大气。
2022年9月,在珠海市公交集团的努力下,候车亭复建工程正式开工,工程包含建设30米长大型站台6座、15米长中型站台21座。截至今年1月,25座新建的公交候车亭建成投入使用。
古东来 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居民:建好之后,感觉天壤之别,有太阳晒不到,下雨淋不着,我们老人家现在很喜欢坐公交车,很便利。
黄永炽 珠海市香洲区湾仔街道居民:建了公交站(候车亭)之后,学生乘车的多了、老人乘车的也多了,学生满意、家长满意、居民满意,我也很满意!
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海霞新村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建成时间早且无物业管理,导致整体面貌落后,不但无法满足住户的居住需求,而且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标准差距越来越大。
毛华康 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海霞新村居民:由于当时的规划建设水平差,海霞新村的建筑设施和管理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楼道墙面破损、道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破旧、小区停车难乱停车、消防通道堵塞等,居住环境差、安全隐患多。
海霞新村的居民迫切希望政府能对该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多次到人大代表中心联络站反映情况,要求尽快改造海霞新村的楼面和道路,改善小区的环境。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在打造一体化代表联络站过程中,着力发挥五级代表的整体合力。
邱千帆 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选联工委主任:区人大常委会将全区46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建立“八个一”工作制度,形成五级代表同声发力的代表工作体系,使联络站这一“小阵地”释放出“大能量”。
周卫民 珠海市香洲区人大代表、珠海市香洲区人大香湾街道工委主任:收到不少群众反映海霞新村问题后,我们及时组织市、区两级人大代表,会同相关职能部门多次深入海霞新村实地调研,进一步听取居民意见建议,形成代表建议,因涉及到市直部门,也同时报送市、区人大常委会。
人大代表建议传递着群众的呼声,凝聚着群众的期盼。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办事处非常重视人大代表建议的办理工作,把办理好人大代表的建议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张志强 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我们迅速研究落实,最终确定了小区改造的整体方案。本项目包括小区围蔽、地下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消防燃气改造、视频监控安装、道路改造,三线下地、停车位重新规划以及小区内的环境提升等内容,总投资近400万元。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海霞新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显著成效,“老小区”焕发新活力。现在的海霞新村实行“围合式”管理,环境整洁优美,车辆停放规范有序,新村居民幸福指数直线上升。
毛华康 珠海市香洲区香湾街道海霞新村居民:现在小区环境变美了,围闭起来实现自治管理,停车秩序也变好了,居民笑容多了,很多搬出去的老朋友又搬回来了,大家幸福感现在是满满的。
南湾南路公交候车亭的建成和海霞新村的成功改造,是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打造一体化代表联络站、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生动展现。
从2021年开始,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开展“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打造一体化代表联络站”工作。截至目前,香洲区人大已经在各镇街建成10个代表中心联络站、32个社区代表联络站。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听民声、汇民意、解民忧。2022年,香洲区各代表联络站累计收集民情民意2000条,立法建议140件,参与群众达3800人次。
黄剑萍 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香洲区人大常委会通过制定“八个一”工作制度,每周开展“相约周二”代表联系群众活动,每月开展代表直播活动等举措,持续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真正做到用起来、动起来、强起来,实实在在地推动居民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的解决。
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把人大代表联络站一体化建设作为基层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新形式,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使人大代表联络站这个“小平台”发挥出为民履职“大作用”。2022年,珠海市香洲区人大常委会的这项工作创新被评为第五届广东省县乡人大工作十大创新案例。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基层人大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共同推动我省县乡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