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易中强同志在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上的交流发言
在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
学习班上的交流发言
江门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易中强
参加此次学习班,我对党的二十大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领悟,深有感触、收获满满。结合地方人大工作实践,我简要谈谈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认识和体会,主要是“五个坚持”:
一、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人大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人大工作最高政治原则,又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大工作就越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彰显。江门人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在同级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争取市委出台《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江门人大工作的工作方案》等系列措施,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坚决贯彻党委意图、执行党委决定,做到党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注重发挥人大常委会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强化党建引领,连续五年召开全市人大系统党建工作座谈会,开展党建“五大重点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双融合、双促进。
二、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联系群众主要民主渠道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色和优势就越能充分地体现。江门人大坚持把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贯穿到人大依法履职各方面全过程,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广泛搭建民意收集和反馈平台,不断丰富人民政治参与的形式和实践。一是打造民意“直通车”。全市设立1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高标准建设广东唯一的“国字号”江海区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率先开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建设,打造20个实践基地,探索以“五进”活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坚持民主立法、开门立法。从立法规划编制、建立立法项目库,到法规的起草前准备、起草和审议,都反复调研论证、反复听取意见。三是引导人大代表参与基层治理。全市建成588个人大代表联络站,让6600多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进站入网格,打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更加担当作为
江门人大始终围绕江门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来开展工作,综合运用多种监督方式,提高监督实效。一是把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相结合。将财政预算、地方政府债务、国有资产管理等纳入常委会每年讨论决定重大事项范围,连续6年通过专题询问、委托第三方评估等刚性手段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进行监督。今年出台《关于加强工业发展监督的决定》,起草《关于进一步发挥侨资源优势,助力新侨都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为江门工业振兴、制造强市作出人大贡献。二是把监督权和地方立法权相结合。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在开展执法检查等监督活动的同时,推进“小切口”“小快灵”立法,从立法选项、问题导向、法规内容、立法依据、地方特色五个方面力求精准,出台10部实体地方性法规。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江门的定位要求,开展侨乡特色立法,制定《江门市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促进条例》等多部涉侨地方性法规,助力江门打造新时代华侨华人经济文化合作示范区。三是把监督权和选举任免权相结合。连续29年开展代表约见市长(局长)活动,持续10年开展专题询问,探索年终满意度测评,探索担任党政领导职务的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以及间接选举人大代表述职全覆盖等,加强对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任后监督和人大代表履职监督。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服务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人大工作必须不忘初心,在增进民生福祉上出实招、办实事,才能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2019年江门在广东率先探索三级人大同步实施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推动政府决策从“为民作主”向“由民作主”转变。建立“年初问计划、年中问进度、年终问结果、翌年回头看”的闭环监督模式,开展民生实事监督周、“回头看”、满意度测评等活动,人大代表全程跟踪问效,确保民生实事项目真正落地落实。五年来,三级人大共票决民生实事2500多项,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老大难”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惠民利民覆盖面,2021年又探索开展“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民生“微实事”工作,通过代表广听民声、广纳民意,将“群众想的”“政府做的”“人大督的”密切结合起来,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未能纳入票决制的惠民小项目。两年来,共安排市级财政资金4000万元,解决了不少群众身边的“小急难”问题,有效增强代表履职信心和内生动力,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五、坚持与时俱进、守正创新,不断提升人大工作水平
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很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大工作没有创新空间,恰恰相反,创新是人大工作的活力之源。只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激发基层人大活力,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人大工作的实际需要,才能让人大工作创新的源头活水长流不断。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创先争优、真抓实干”的工作理念,实施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登记管理、专职委员及调研员“双主动”等工作制度,不断提高“四个机关”建设水平。全市各级人大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出一批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先进典型,共有12个工作案例被评为广东县乡人大工作创新案例和优秀实务案例。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树牢“三个一线”意识,以“一线”思维建设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推动新时代江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