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交流 > 学习交流 > 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

汕尾:林军同志在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上的交流发言

时间:2023-07-04 来源:汕尾市人大常委会
分享到:

坚持守正创新

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   林军

  这次参加全国省市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学习班,认真聆听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同志的开班讲话,学习了与人大工作密切相关的决策部署、法律制度和工作要求,深受教育、收获满满。这对于指导我们更好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推进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汕尾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人大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积极探索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径,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提质增效,为汕尾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一、用好地方立法权,以高质量的立法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们积极探索“小快灵”“小切口”立法,自2015年底获得地方立法权以来,先后制定了16部地方性法规,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一是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工作机制,与华南师范大学共建立法基地,探索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发挥常委会审议环节把关作用,把握好法规质量和出台时机,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地位凸显。二是加强重点领域立法。紧跟市委决策部署,聚焦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平安汕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能级,注重立法解决实际问题,立法质效不断提高。例如,《汕尾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条例》是我省首部关于红色资源保护的地方性法规,《汕尾市品清湖环境保护条例》是凸显地方特色的地方性法规,《汕尾市荣誉市民条例》是开展“小快灵”立法实践的创新探索。去年,我们针对农村建房难、建房乱的问题,制定了《汕尾市农村建房条例》。各项法规在保障汕尾市城乡建设管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和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我们紧扣实施“百千万工程”,大力推进文化旅游、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带等方面3部法规的立法工作。三是坚持开门立法。把立法工作融入“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主题活动中,注重听取基层人大代表、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意见建议。针对重点问题和关键关节,邀请利益相关方参与专项论证,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常态化运行,“点对点”征求意见实地调研等,确保制度设计务实管用。

  二、增强监督刚性和质效,以强有力的监督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们统筹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报告、专题询问、执法检查、专项督查等多种方式,助力汕尾市写好大发展、大建设、大治理“三篇文章”。一是用好监督“助推器”。聚焦产业体系培育、乡村振兴、城市提能、营商环境、绿美汕尾以及民生补短等方面加强工作监督,在支持和推动“一府一委两院”工作中形成了目标同向、勠力同心的良好局面。二是打好监督“联合拳”。探索抓县促镇、巩固基础、强化履职的工作方法,聚焦基层治理、民生工作等,加强市县镇三级人大联动监督,有效形成监督工作合力。去年,全市三级人大联动对47个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情况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的执法情况开展全覆盖督导检查,推动基层执法更到位、基层建设更牢固、基层治理更高效。三是建好监督“全链条”。建立健全审议、交办、反馈、评价相衔接的“闭环式”监督,在推动解决重大民生问题上精准发力。2020年开始,全市三级人大全面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每年代表大会上组织代表票决地方重大的民生实事项目。民生实事项目确定后,各级人大通过专项督导检查、组织代表调研视察等方式,开展全程跟踪督办。组织代表对重大民生项目实施效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将测评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监督。这种方式增强了人大监督的刚性和实效,使民生实事更好惠及民生。

  三、创新代表工作方式方法,凝聚代表力量助推高质量发展

  我们高度重视代表工作,特别是2022年人大换届后,通过开展代表履职培训,完善代表履职机制,拓宽代表履职渠道,打造代表履职平台,强化代表履职保障等方式,不断提高代表工作的能力水平。一是深化拓展“双联系”工作。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每人联系3至5名人大代表,每位委员联系2名人大代表,各级人大代表依托全市329个代表联络站,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宣传党的政策,示范带动推动办好民生实事。二是推进代表联络站“五化一好”建设。在全面推进代表联络站标准化规范化常态化建设的基础上,主动提档升级,以“五化一好”为目标,即站点建设标准化、平台搭建信息化、组织管理常态化、代表活动规范化、作用发挥示范化、人民群众评价好,不断提升代表联络站建设水平。三是探索“三问三促”工作方式推进重点民生项目代表联络站建设。2022年7月,市人大常委会在学校、医院、供水工程、粮食储备仓库等6个重点民生项目的工地上建立代表联络站,组织60名代表进站履职,以“三问三促”的方式,即:问计划促进度、问困难促落实、问结果促成效,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四是创新“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模式。聚焦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实施“百千万工程”、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通过“联络站+项目建设”“联络站+乡村振兴”“联络站+基层治理”“联络站+产业发展”“联络站+人居环境整治”等,使代表联络站走深走实,代表作用更好发挥。

  汕尾是我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萌芽探索的地方。下来,我们要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做好人大工作,以高质量法治保障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