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广州:就“传承历史文化 增加广州‘年味’” 进行调研

时间:2023-11-17 来源:广州日报客户端
分享到:

原标题 | 市人大常委会就“传承历史文化 增加广州‘年味’” 进行调研:六成受访者认为“年味”变淡

  为挖掘和弘扬广州优秀春节文化,增加广州“年味”,推动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今年以来先后组织人大代表、民俗专家、市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座谈会10次,联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9200份,同时借鉴其他城市经验,提出《关于传承历史文化 增加广州“年味” 做强春节经济的意见建议》(以下简称《建议》)。

图片

2023年春节期间,广州正佳广场的举办“大唐千灯会” 。

  传承:“行花街”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观演、村晚”成新风尚

  按传统广府年俗,春节一般从腊月廿三或廿四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结束,包括谢灶、开年锅、食尾牙、贴挥春、行花街(逛花市)、守岁、接财神、元宵赏灯、吃汤圆等习俗。

  “发展到当代,广州春节文化主要有行、庆、吃、游、演”五个方面。”《建议》提到,首先在“行”方面,传统民俗“行花街”是最具广州本土特色、也是春节前夕最重要的民俗。2021年,广州春节行花街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年来,荔湾区在荔湾湖、荔枝湾涌一带挖掘开展水上花市活动,形成全国独有的“水上花市”品牌。

  在“庆”方面,广州市有“守岁、放开门炮”的重要传统习俗,目前主城区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在周边区域仍保留该习俗。大型庆祝活动方面,广州市从1995年至2012年,每年正月初一在白鹅潭、琶洲等地举办烟花汇演。此外,还有花都元宵灯会、掷彩门、黄大仙祠庙会、醒狮拜年等与春节相关的非遗代表性项目。

图片

2023年1月21日晚,广州越秀西湖花市的除夕夜花如海,人如潮,热闹非凡。 

  “食在广州”是广州重要的城市名片,在“吃”方面,广式团年饭、广式年糕、广式早茶等深受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的青睐。民间还有“开油镬”,制作炒米饼、煎堆、油角以及年糕等传统小吃的习俗。近年来,到餐馆过年、购买成品小吃等成为春节餐饮新时尚。

  在“游”方面,“珠江夜游”“广州塔”“广州长隆”“乡村民宿”等成为热门旅游项目。春节期间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休闲度假旅游成为新年俗,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参观游览、参加文化活动等也成为新风尚。

  在“演”方面,音乐会、歌舞剧、粤剧、联欢晚会等演艺活动,受到市民游客的欢迎。2023年春节期间,全市举办演出等文化旅游活动600余项,其中举办多场特色“村晚”活动,展现新时代广州“村晚”大联欢美好景象。

  调研:七成受访者认为花市变“集市”  文化底蕴挖掘不足

  “63%的本地受访者认为广州春节文化年味变淡。”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负责人表示,“年庆活动形式不够丰富”“花市的规模较以往小了,体验感变差了”等与民俗活动相关的因素是受访者认为“年味”变淡的主要原因。

  “行花街”是广州最典型的传统春节民俗。《建议》提到,有73.09%的受访者认为迎春花市内涵降低,花市变成“集市”,花档变少、工艺品档位增多,而且对花市文化底蕴挖掘不足,对年轻人和游客缺乏吸引力。

  也有不少市民群众认为花市管理不够到位,规模变小、人流量过大、空间设置不够合理、周边交通疏导不到位等问题,影响了“行花街”体验。

图片

2023年1月19日,上下九步行街首届迎春花市·闹元宵暨广府名优名品展销节启动。

  此外,原来每年正月初一举办的烟花汇演已于2012年暂停。调查分析发现,高达75.32%的受访者认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春节文化年味有影响,支持“适度放开燃放烟花爆竹”“恢复春节期间烟火表演”的比例分别达到70.86%和67.68%。

  《建议》还提到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例如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力度不够,“花都元宵灯会”“掷彩门”等春节民俗活动因为传承人年迈、资金缺乏等原因日益式微;部分传统春节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不足、对青年群体吸引力不强,青年群体参与度较低。

  对于春节文化新民俗,《建议》指出,新民俗活动缺乏整体策划,培育和支持力度不足,对外地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强。此外,春节期间的公共文化服务不够丰富,服务时间较短、接待能力有限,大部分公共文化场馆没有夜间服务,且较少能提供餐饮、文创等配套,不能满足市民群众需求。

  建议:增加广州“年味”  做强春节经济

  “一年之计在于春”,挖掘和传承弘扬广州优秀传统年俗文化,开展好春节期间大型公共文化活动,有利于增强广州春节文化年味、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求。“同时也有利于做强春节经济、拉动消费,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负责人告诉记者,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后,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要加强组织策划,“像组织春运那样组织春节期间节庆活动”,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充分整合和发挥广州地区文旅资源优势,培育打造“一区一品牌”春节民俗节庆活动,用好春节“黄金消费季”。

  《建议》提出,可开展“今年花市怎么办”意见征集活动,推动“行花街”等传统民俗活动出新出彩。在各区集中设立迎春花市的基础上,建议进一步扩大花市规模,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增设便民分会场,使市民群众实现家门口就近“行花街”,同时在春节期间举行“趁春墟”“水上花市”等活动,作为迎春花市的延续。

  让“老民俗”焕发“新活力”。《建议》提出,可在广府庙会中拓展巡游等项目,打造春节新民俗。加快发展夜间文旅经济,培育新型文化业态以及文化消费模式,支持青年群体在春节文化创新发展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建议》提出,继续擦亮“珠江夜游”“广州塔”“广州长隆”等旅游名片,支持旅游景区、商圈等开展春节节庆主题活动。进一步完善广州图书馆、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广州博物馆、广州大剧院、广州粤剧院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行机制,增加夜间服务、体验式服务、节日主题文艺演出等文化产品和餐饮、文创等旅游配套服务供给;研究恢复春节期间在中心城区的指定地点举办全市性的烟花汇演活动,增强节庆氛围。

  “深入挖掘‘广州过年 花城看花’文化内涵,提炼鲜明的、认同感高的文化符号,以多样化形态嵌入公共文化设施、旅游景区等公共空间。”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负责人表示,调研组建议,加强“广州过年、花城看花”内涵拓展,强化品牌的宣传推介,打造一批面向国际、形式活泼、喜闻乐见的文旅传播精品,提升广州城市文旅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