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资讯 > 市县人大

广州立法留下城市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时间:2023-09-25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到:

  广东省广州市作为全国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传统风貌建筑,目前全市共认定公布1206处传统风貌建筑。

  《广州市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经广州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已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规定》以保护与发展平衡兼顾为目标,立足“小切口、立得住、真管用”,聚焦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完善传统风貌建筑修缮管理等制度规定,为保护利用好传统风貌建筑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填补传统风貌建筑立法保护空白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于2013年、2016年分别出台了《广州市文物保护规定》《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加强对文物和历史建筑的保护。但在文物和历史建筑之外,还有大量具有地方特色和保护利用价值的传统风貌建筑。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传统风貌建筑是城市记忆和特色风貌的重要载体,是广州特色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在2014年第五次文化遗产普查时首次提出传统风貌建筑概念,此后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推动了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得到了住建部的肯定。

  “由于没有法律法规规定,传统风貌建筑的认定、管理、利用缺乏立法依据和明确指引,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管理职责分工不明确、保护措施不健全、保护责任人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传统风貌建筑遭到擅自改造和拆除的现象时有发生。”该负责人介绍。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小切口”立法形式,填补文物、历史建筑之外的传统风貌建筑的立法保护空白,“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拥有更系统全面的法治保障。

  “保护什么”“谁来保护”“怎么保护”

  传统风貌建筑应如何认定?其保护责任人应履行哪些职责?对于传统风貌建筑的哪些行为将不被允许?

  为明确保护对象和范围,科学有序开展保护工作,《规定》提出,传统风貌建筑应当成片、成组、成线地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或者位于历史文化街区等的保护范围内。其他具有特别保护价值,比如凝聚社会公众情感记忆的建筑物、构筑物,也可以确定为传统风貌建筑。

  在认定程序方面,《规定》明确传统风貌建筑实行名录保护制度,经普查、推荐申报、专家论证、征求所有权人和公众意见等程序后,由区政府批准公布传统风貌建筑。此外,《规定》还明确了保护图则编制,划定保护范围,确定保护要素,提出修缮要求、合理利用措施等,并将传统风貌建筑与文物和历史建筑予以区分。

  为确保传统风貌建筑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厘清各级各主体责任分工,《规定》明确由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负责统筹传统风貌建筑保护利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负责传统风貌建筑的工程质量监管、房屋使用、结构安全、修缮的监管等工作。建立镇街日常巡查机制,将巡查工作纳入社区网格化管理。

  在加强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和管理方面,《规定》明确不得擅自迁移、拆除传统风貌建筑,不得擅自改变建筑外立面等,并对违反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设定法律责任。同时,明确在不改变传统风貌建筑的外观风貌及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保护责任人可以进行外部修缮、日常保养等。

  为防止破坏建筑风貌,《规定》要求加建、改建、扩建应当保持传统风貌建筑原有外观风貌。同时,实行挂牌建档保护,明确规划和自然资源部门应当在保护名录公布后六个月内,完成传统风貌建筑保护标志牌的设置工作,标志牌包括建筑的责任人、建筑名称、认定时间、建筑特征、历史事件、名人事迹等信息。

  以用促保激发传统风貌建筑活力

  传统风貌建筑的法定化有利于留住文化根脉,彰显广州特色,完善广州市“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多层次的保护对象体系。

  《规定》强调以用促保,激发传统风貌建筑活力。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负责人介绍,针对调研中了解到各方反映较多的传统风貌建筑利用不足的问题,《规定》提出十二项措施,充分激发传统风貌建筑保护责任人的保护主动性和市场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规定》在多功能使用、国有建筑租期租金优惠、引入社会资本多方参与、建立奖补机制、优化金融服务体系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多措并举推动传统风貌建筑合理利用。

  为提高空间适应性,《规定》提出,在保持建筑外观风貌及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加建、改建、添加设施等方式适应现代生产生活需求。可以对传统风貌建筑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化利用,鼓励用于公共服务设施以及科技孵化、文化创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业态。

  此外,根据《规定》,可以采取功能置换、兼容使用、经营权转让、合作入股等形式对传统风貌建筑进行利用,并鼓励社会参与,引导社会力量以投资、租赁、提供技术服务等方式参与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

附件:
相关稿件:

广东人大
微信公众号

南方+客户端
“广东人大发布”
南方号

粤当家
小程序